2、維生素B1吸收障礙
維生素B1根據濃度高低不同,分別以被動擴散與主動轉運形式在小腸吸收,體內儲存量少。慢性腹瀉,腸結核,腸傷寒等疾病可致維生素B1吸收障礙。酗酒 ,慢性營養不良及葉酸缺乏者亦可存在吸收障礙。酒精性肝病患者除了吸收障礙外,還伴有硫胺素轉變為焦磷酸硫胺的中間代謝障礙。
3、在生理情況下
如生長發育旺盛期,妊娠哺乳期,強體力勞動與運動者,或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質飲食結構為主者,維生素B1需求量增加。在病理情況下,如甲狀腺毒癥,長期發熱,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時,維生素B1需求量亦增加,這時候也會同意導致腳氣的發生。
4、維生素B1分解增加
進食某些含硫胺素酶的食物,如生魚片,牡蠣,蝦,咖啡,茶以及其他植物,可氧化維生素,使體內硫胺素水平下降。
5、維生素B1排泄增加
維生素B1在尿中的排泄形式主要為硫胺素本身(由腎小管排泌)以及乙酰化衍生物,醋酸噻唑衍生物等。在使用利尿劑時,可使維生素B1喪失過多。此外,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腹瀉時也可致維生素B1喪失。
聽到許多腳氣患者抱怨,得了腳氣后,治了幾次都不能痊愈,總是過一段時間就會復發。腳氣之所以會反復發作,主要有四點原因:
第一點
真菌很難被殺滅,在零下6℃左右的環境里能長期存活;在120℃的高溫中,10分鐘內不會死亡;在脫離活體的毛發、指(趾)甲、皮屑等上面,毒性還可以保持1年以上。
第二點
有些腳氣患者使用抑制真菌的藥物治療,當癥狀稍有好轉后便停止用藥,其實真菌并沒有被徹底殺滅,過一段時間又會“卷土重來”,造成“復發”。
第三點
一些患者在治愈后,由于不注意,與其他腳氣患者共用拖鞋、盆、毛巾等物品,或是在游泳池等特定場合又接觸了真菌,就可能又得腳氣,這叫做“再感染”。
第四點
有些患者得病后不去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自己買點消炎藥涂上了事,這樣做雖然可以暫時止癢,造成疾病好轉的假象,但沒有抗真菌效果,病菌不能被殺死,反而會更加猖獗,還會干擾甚至阻止局部免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