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養生的?健康長壽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追求的理想生活,從古代皇帝到現代百姓,有誰不希望自己能活的更健康更長久呢。所以古代的皇帝尋找長生不老的方法,長生不老固然不能實現,因為這是自然規律,但是想要延年益壽卻是有希望的。
腳稱第二心臟 常搓涌泉保健康
腳部乃“三陰交之始,三陽交之終”,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臟”之稱。
歷代醫學家認為,腳部保健并對全身健康有益的重要方法是揉搓涌泉穴(即腳心中央)意思是說,腎經之經氣猶如水井中泉水一樣,將從這里源源不斷地涌出,長期不斷,經常以熱水浸泡后搓此穴,既可以溫補腎經,益精填髓,舒筋活絡,平衡陰陽,又可以舒通心腎,滋生腎水,抑制腎臟虛火,排泄體內毒素雜物;既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御寒暖體,緩解肌肉緊張,消除各種疲勞,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氣,祛風濕,助消化,通大便,止瀉痢;同時,還能治療頭頂痛、疝氣、腎炎、性功能衰退、小兒驚風、失眠、高血壓、冠心病、心悸、咽喉腫痛、腳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幾十種疾病。
人之腎氣通于耳 扯拉搓揉強身健體敷養腎元
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從頭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繞過頭頂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從頭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繞過頭頂向上拉右耳)。
此法簡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輔以按、摩、搓、揉、點、捏等手法,則更能強身健體,敷養腎元。現代醫學認為:耳朵上的49個穴位和各部位與體內的五臟六腑等器官以及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因此把它形容為“縮小了的人體身形”。
頭為精明之府 日梳三遍百病除
人體的精明活動,完全是靠人體先天和后天的精氣來維持。若有病變,則會出現“頭頸低垂,不能抬起,兩目凹陷無光”的精衰神亂之象。
現代中醫學研究認為:人體之重要十二經脈和四十多處大小穴位以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均匯聚于頭部。
所以,有人主張“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我們好是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梳一下,晚上回來再梳一下,每次都要堅持在兩分鐘內梳理60-100次為宜。只要我們堅持這樣做,就可以頭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發變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見,勤梳頭的確是一種保養人體精、氣、神的簡單經濟的長壽保健方法。
日咽唾液三百口 一生活到九十九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滿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總結了“津常咽”的養生秘訣。
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并非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