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場有很多美國標志性建筑物,比如白宮、華盛頓紀念塔、國家歷史博物館、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華盛頓聯邦火車站、杰斐遜紀念館、羅斯福紀念館、議會山莊以及各類博物館等,因而成為美國文化與歷史融合完美的地方。
國家廣場印象
華盛頓國家廣場是個清幽寧靜、公園化的廣場,在華盛頓有一個普遍現象,不管你是處在熱鬧的紅燈區,還是在娛樂場所,你絕對不會看到像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或天安門那樣人山人海、比肩接踵的場面。原因可歸納為,第一,美國人本來就少。美國領土面積同中國不相上下,人口卻不足中國的五分之一;中國的人口集中在東部,而關國人口的分布是較為均衡的。第二,美國人有私人汽車的多,上班、下班都在高速公路的車子里。徒步行走的人寥寥無幾。第二,美國人每星期只做5天工,每到周五傍晚或周六上午,一家家都開上自己的旅行車,拖著游艇到海濱、湖釁野營度假去了,城里頓時顯得冷清,好些店鋪都關門大吉,銀行也都不營業了。但隨著美國旅游簽證辦理愈來愈方便來華盛頓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冷清的情況不再。
華盛頓國家廣場的人還是比較多的。他們安閑自在地仰臥在綠草地上,用遮陽帽蓋著臉,聽著輕松的音樂,白色的鴿子成群地在草地上走來走去,還有根本不怕人的松鼠也不時地從樹上溜一下來,從游人手中啄食食物……華盛頓國家廣場讓你領略美國旅游的別樣意義。。
歷史
國家廣場的靈感初源自1791年皮埃爾•查爾斯•朗方的華盛頓規劃方案。但在生前他的創意并未實現。直到20世紀的麥克米蘭計劃才得以實施,該計劃受城市美化運動影響而產生。當時的主要火車站和鐵路線也挪到了今天的位置。
200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保護法案,限制在國家廣場區域拓建工程項目。
嚴格來說,國家廣場已不是一個地標,而一個地標群國家廣場上的地標建筑白宮美國華盛頓紀念碑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國家藝術館雕刻園美國國會大廈格蘭特將軍紀念碑美國國家植物園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館航空航天博物館赫希洪博物館和雕塑園藝術與工業大樓史密森尼博物院弗利爾藝術館賽克勒藝術館國立非洲藝術博物館
華盛頓紀念碑華盛頓紀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是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地標,為紀念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建造,石碑建筑物的內部中空,是世界高的石制建筑,原本米爾斯的初設計是在底部有開國英雄柱廊圍繞著華盛頓紀念碑,但在美國工兵處陸軍上校凱西被托付重新設計地基與塔身之后,他放棄了柱廊的構想,專注于方尖碑的建造,并將地基挖深、以古埃及的比例重新設計主塔。
1833年美國國會通過建案,建費用由全民樂捐,每人捐款上限為一美元,藍圖由米爾斯(Robert Mills)設計。其間因南北戰爭爆發,停擺了22年,1876年又重新復工,由美國陸軍負責,經費由政府負擔。整個工程于1884年12月6日峻工,并四年后開放觀光。石碑是以白色大理石建成方尖型,高度是169.3米,東面是國會大廈,西部是林肯紀念堂,北面是白宮,南面是杰佛遜紀念館,內墻鑲嵌著188塊由全球各地捐贈的紀念石。登上169米高的華盛頓紀念碑,可俯瞰波托馬克盆地全貌。美國政府于1899年宣布:“華盛頓特區任何建筑物的高度都不可以超過華盛頓紀念碑”。
1853年美北長老會駐中國的傳教士丁韙良曾贈一碑文予美國華盛頓紀念館,由福建巡撫徐繼畬撰碑文文字:“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于勝廣,割據雄于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于天下為公,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余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杰矣哉!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襲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建筑物構造紀念碑高度地上高觀光高度紀念碑尖頂高度紀念碑頂部柱身幅169.294米152米16.75米10.5米土臺部的壁厚度頂部觀光區墻壁厚度紀念碑總重量紀念碑石塊總數4.6米46米82421公噸36491個 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于1964年對公眾免費開放,是一座長方形的五層樓高白色大理石建筑,里面收藏了許多美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文物,如:杰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用過的書桌、貝爾發明的世界上第一架電話機等,至20世紀90年代,這個館的藏品已達1600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