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胃腸感冒
1.【嘔吐】是胃內容物反入食管,經口吐出的一種反射動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惡心、干嘔和嘔吐,但有些嘔吐可無惡心或干嘔的先兆。嘔吐可將咽入胃內的有害物質吐出,是機體的一種防御反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大多數并非由此引起,且頻繁而劇烈地嘔吐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
2.【腹瀉】(diarrhea)是一種常見癥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3. 【腹痛】(abdominal pain,abdominalgia)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腹腔內外臟器的病變,而表現為腹部的疼痛。腹痛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病因極為復雜,包括炎癥、腫瘤、出血、梗阻、穿孔、創傷及功能障礙等。
正常情況
1.【嘔吐】胃部因病媒菌或其他毒性物質進入,導致胃體肌肉刺激收縮,將胃內容物排出體外。
2. 【腹瀉】主要為腸子受到刺激而分泌物大量增加,影響吸收的功能,造成腸腔內的水分過多,外加腸蠕動也增加,所以排出的大便都是稀便。
3.【腹痛】因腸蠕動較正常時加倍增快而感覺到疼痛,或是腸壁上的黏膜因發炎而紅腫痛,紅腫雖然看不到,但是可以感覺到疼痛。
事項一
對于胃腸型感冒病人的治療應注重以下幾點:(一) 發病后應去醫院做血象和糞便檢查,必要時,還要進行肝功能等相關的化驗,以排除由其它病菌引起的病變,如腸炎、細菌性痢疾、傳染性肝炎等
事項二
要注重病人的飲食調理,應少量多餐地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進食油膩和帶有刺激性的食物
事項三
要注重補充水分,由于患者多次腹瀉,體內會丟失較多的水分和“電解質”,為此要鼓勵患者少量多次飲水,好喝些少油膩帶咸味的菜湯
事項四
盡量減少口服各種消炎、止痛、退燒藥物,減少對胃腸道刺激,如體溫超過38.5度以上,可到醫院注射柴胡、安痛定或物理降溫
事項五
必要時,給予靜脈補充液體和營養物質,非凡是兒童和老年患者須及早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