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感冒和腸胃炎的區別
生活中人們經常會犯一種錯誤,就是把腸胃炎當成了腸胃感冒來進行治療,那么腸胃炎就是腸胃感冒嗎?二者之間有什么區別呢?是否能夠用治療腸胃感冒的方法來治療腸胃炎呢?其實二者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請朋友往下看。
腸胃感冒是指由腸胃不適引起的病毒性感染,與通俗理解中的感冒不同。一般人理解的感冒就是有打噴嚏、流涕、發熱、鼻塞等癥狀,但腸胃感冒很少有噴嚏、鼻塞之類的癥狀,主要是腹瀉、嘔吐、四肢無力。其實,腸胃感冒很容易被患者認為是急性腸胃炎,因為二者的癥狀很相似,都是上吐下瀉。
腸胃炎是不會伴有發熱癥狀的,而腸胃感冒通常會伴有炎癥,體溫會升高。上吐下瀉是基本的癥狀,如果及時得到治療并護理妥當,便可痊愈。但如果護理不當,在感冒期間還吃刺激辛辣食物或冷食、受涼、睡眠不足的話,就會加重病情,極有可能引發腸胃炎、腸胃病毒感染等。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就會發燒、腹瀉加劇,甚至脫水、排泄物中帶血,必須立即就醫,不可耽擱。
腸胃炎病因
感染性胃腸炎可因感染病毒、細菌、寄生蟲引起。毒物及藥物可引起化學性胃腸炎。病毒感染是胃腸炎常見的病因,有多種病毒可引起胃腸炎,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其次是諾沃克病毒、星狀病毒和腸腺病毒。
常見感染途徑有:食物(尤其是海鮮),污染的水源,接觸被感染者,餐具不潔,進食前未洗手等。
腸胃炎臨床表現
胃腸炎癥狀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取決于微生物或毒物的類型和量的大小。常見的癥狀是腹瀉,其他癥狀包括:腹痛、惡心、嘔吐、發熱、食欲減退、體重減輕(可能是脫水的征象)、大量出汗、皮膚濕冷、肌肉痛或關節僵硬、大便失禁等。
劇烈的嘔吐和腹瀉可以很快導致脫水,其表現有虛弱、極度口渴、少尿或尿色加深、皮膚干燥、口干、眼球下陷,嬰兒還可表現為啼哭時少淚。嚴重的嘔吐或腹瀉可以引起低鈉血癥、低鉀血癥、低血壓等。飲用大量含鹽少或不含鹽的水分來補充液體的病人尤易出現低鈉血癥。水和電解質紊亂有潛在的風險,特別是對于病重、虛弱、年幼或年老的患者,嚴重的病例可以出現休克和腎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