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阿姨前段時間感覺自己經常睡不好,而且經常容易出汗和疲勞,有時還耳鳴。一個朋友和她講這可能是氣虛了,再加上她到更年期了,出現這種情況是正常的。虛就要補,建議她用中藥調理,補補氣。
她沒有去醫院,而是直接去了藥店,到那看到好幾種補氣的,不知道選什么了,糾結下,選擇名氣很大的人參,于是買了點回去泡水喝。
喝了兩周后,她并沒有覺得不適得到了改善,反而發現自己上火了,經??诟缮嘣?。但是她并沒有想到這跟人參有關,而是以為是天氣干燥引起的,沒太在意。但是后來她發現不對勁了,上火的現象就是從自己用人參泡水喝之后才開始的,而且越來越明顯,后面自己都便秘了。
這時候她才去看醫生,醫生了解情況后,跟她說她的體質并不適合長期用人參泡水喝,而她每天都在喝,就容易上火。
一. 人參雖有“百補之王”的美譽,但并非人人都適合
很多人都知道它可以大補元氣,但也要補對了才有用,若自己并不適合,卻用它進補,反而容易傷身,特別是長期進用它進補的情況下。
它更適合陽氣虛損的人群。如果正處于感冒發熱時期,是不適合的,以免加重病情。對于有實證的人,或者有水腫的情況,也不適合用它進補。
二. 有的人一補就上火,為什么會虛不受補?
在中醫上,虛則補之是一個治療原則,既然虛了就有必要及時補虛,但是有的人在進補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問題:明明在補,但卻越補越虛了,一補就會出現牙疼、頭疼、長口瘡等上火的表現,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這就是虛不受補了,在進補之后反而出現了不適,不僅沒起到效果,甚至越補越虛了。
之所以有的人會虛不受補,多跟以下這幾點因素有關:
第一,進補之前未先辨證,并不知道自己屬于哪種虛
用中醫上的方法進補與調理,比如吃中藥就是常見的一種方式,而這講究辨證施治,若補之前不辨證,可能還不如不補。中醫上有多種虛,即使是虛在同一個臟腑上,也有不同的類型。
比如腎虛和脾虛,前者有腎陰虛和腎陽虛,后者也有脾陽虛和脾陰虛,還有脾氣虛,它們之前是有不同的,引起的身體表現不一樣,進補與調理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若是補錯了,不僅緩解不了原有的不適,可能還會加重,而且還或會引起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