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指脾氣虛弱或者脾陽不足,導致運化失職,出現一系列身體不適的癥狀。在中醫理論中,脾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具有運化水谷、統攝血液、升清降濁等功能。脾虛的表現和癥狀是什么?如果脾的功能出現問題,就會導致身體各個系統的失衡,影響身體健康。
一、什么是脾虛
脾虛是指脾氣不足,不能正常行使運化功能,導致消化、吸收、代謝等功能紊亂的一種病理狀態。其臨床表現以消化系統為主,如食欲不振、腹脹、腹瀉、便溏等,也可伴有精神萎靡、乏力、氣短等癥狀。
二、脾虛的成因
脾虛的成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不當
過食生冷寒涼、油炸油膩、刺激性食物等,都會對脾胃造成負擔,導致脾虛。
2、疲勞過度
長期勞累、熬夜等,會消耗人體的氣血,導致脾氣虛弱。
3、情志不暢
長期情緒抑郁、焦慮等,會影響肝臟的疏泄功能,進而影響脾胃的正常運作。
4、久病不愈
長期患病或者久病不愈,均會導致氣血虧虛,繼而引起脾虛。
5、年老體弱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各大器官的功能都會逐漸衰退,包括脾臟。
三、脾虛的6種表現
1、食欲不振
脾虛的人往往會有食欲不振的情況,即使出現饑餓感,也會因為胃脹、惡心等原因而無法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