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年臥病在床這種現象在我國非常常見,很多家庭可能都有一個常年住院或躺在床上需要照顧的老人,有數據顯示,我國有有4000萬老年人完全失能活著部分失能,沒有生活自理能力。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人均壽命是77歲,但是健康預期壽命卻只有68.7,這意味著幾乎每個超過68歲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慢性病,身上有這種問題,發展到最后,結局多半都是躺在床上,需要人照顧。在我國,有很多老年人最后是躺在病床上,人可能都沒有意識,但身體還是會插著管,打著營養液,用各種方式續命。這種情況在我國屢見不鮮,不僅在我國,在日韓也很常見,但在歐美,這種情況很少,他們那的老年人老了之后很少會有常年臥床的,這是為什么?是歐美的老年人身體比我們好嗎?歐美很少有常年臥病在床的老人是什么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為什么在歐美,老年人常年臥床的情況很罕見?
人老了,隨著身體機能的下降,身體容易出現問題,幾乎每個老年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諸如高血壓等之類的問題。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機能進一步下滑,身體出現心腦血管等各方面的問題的幾率會更高。老人身體出現問題之后,在我國兒女會盡全力的給老人治,而歐美的老人若身體出現了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已經無法挽救了,救也只是通過一些方式多續一段時間的壽命,但是需要你一直臥床,受到各種儀器的檢測時,這種情況,他們那的大夫一般不會選擇給老人治,而是會讓老人好好過自己的剩下的日子,在他們那的大夫看來,這并不是見死不救,而是更人道的臨終關懷,用各種方式去給老人續命,他們認為這是在虐待老人。
從老人的角度來說,歐美的老人若知道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大問題時,他們也不會要求大夫去給自己治,他們認為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不會再把自己的時間交給大夫,而是會趁著自己身體還好的時候,意識還清楚的時候,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心愿,做自己想做還沒做的事情,他們會坦然地接受自己所剩時日不多的事實,坦然的接受,然后愉快地度過自己剩下的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