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生理機能逐漸下降,抵抗力也隨之減弱。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季節變化的影響,特別是在冬季。那么,為什么老人難過冬?臨床醫生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
一、老人難過冬的原因
1、基礎疾病的影響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人的身體逐漸出現各種基礎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這些疾病會影響老人的身體功能和免疫力,使他們在冬季更容易出現如感冒、咳嗽等癥狀。
2、血液循環不暢
冬季天氣寒冷,血管容易收縮,血液循環不暢。老人血管彈性較差,更容易出現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身體局部缺血缺氧,出現肢體末端冰涼、發麻、疼痛等癥狀。
3、代謝減緩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人的代謝率逐漸減緩,身體產生的熱量也相對較少。在冬季,老人需要更多的熱量來保持身體溫度,但由于身體產生的熱量不足,所以容易出現畏寒怕冷等癥狀。
4、運動減少
冬季天氣寒冷,老人外出運動的次數相對減少。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和加快新陳代謝,有助于身體健康。運動減少則會導致身體機能下降,抵抗力減弱,更容易患上疾病。
5、心腦血管疾病高發
冬季氣溫低,容易導致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心血管疾病也進入了高發期。對于老人來說,他們的血管彈性較差,心臟功能減弱,因此在冬季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6、呼吸系統問題增多
冬季空氣干燥,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老人由于免疫力下降和呼吸道黏膜萎縮等原因,更容易出現呼吸系統問題,如支氣管炎、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