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由于內外夾熱,人的心情比較容易煩躁。中醫認為怒傷肝,大怒不止,肝氣上逆,血隨氣而上溢,則面紅耳赤、青筋暴起,重則可致嘔血,甚至昏厥、猝死。所謂“靜則神藏,燥則消亡”,意思是心靜則心火消降、精神得養。夏季尤其要保持平和心態,切忌暴躁。若必須發泄一下,切記生氣別超過3分鐘。
不妄作勞多靜養
夏季天氣炎熱,動輒汗出,工作學習勞心費力,體力消耗大,“不妄作勞”就是講究不管做什么都要適度:工作強度要適度,不要超長加班、超負荷工作;老年人不要做一些力不從心的活兒;熬夜要適度,晚上好23:00點前上床休息;運動強度要適度,夏天宜在早上和傍晚做一些有氧運動,但別做劇烈運動,也不要到人多嘈雜的地方看熱鬧,高溫天氣里逛街或聚餐、打牌、K歌到深夜也是不適宜的。我習慣把夏天要穿的衣物和家庭必需用品提早備好,炎熱的中午和下午盡量不外出,多宅在家里休息、靜養,以保健康。
夏季養生飲食 老年人以素食為主
素食
素食指老年人的飲食要以素食為主。但這并不意味著不能吃肉,而是要葷素搭配,吃80%的素食,和20%的葷食。古語說:飲食清淡自然補益之功明顯,肥甘厚味則易于傷及臟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從人體構造來說,人的腸道比較長,迂回越多。而腸道長的動物,更適合草食、雜食。雖然腸道攝入動物蛋白,對人的體能提升比較快。但現代人比較“宅”,平常體力勞動的比重不大,更應該以素食為主。
雜食
雜食是指飲食品種要多,要吃得雜、吃得全面,才能使人體所需營養均衡,保障身體健康。龍崗區中醫院內科主任劉健指出,《黃帝內經》總結出健康飲食指南:“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類等等都是作為主食的輔助、補益和補充。
而陶弘景《養性延命錄》講,田夫壽,膏粱夭,指種地的老漢吃五谷雜糧長壽,而富家公子哥吃得精細反而早夭。劉健認為,老年人食物多樣化、粗細結合、葷素并重、以素為主,才能吃出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