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雁英說,到了夏天,人們食欲不振、睡不好覺,更易出現低血糖。低血糖發作時,應換到陰涼處,迅速吃些餅干、水果、巧克力,或喝杯糖水。如癥狀沒有改善,需及時送醫。公共場合中,如有人出現低血糖,應主動提供食品和飲料,不要圍觀,保證環境安靜、空氣流通。
眼球突出伴怕熱多汗,留神甲亢
怕熱多汗是甲亢的特征之一,此外還表現為身體消瘦、心率過快、精神緊張、難以入睡、大便次數增多等,嚴重時眼球出現突出。沈雁英提醒,一旦出現這些癥狀應及時就醫,對癥治療。保證碘攝入量是防止甲亢的主要措施,如適當攝入海帶、紫菜等含碘較多的食物。
滿頭大汗伴四肢發涼,可能心臟病
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如果突然滿頭大汗,甚至導致渾身濕透,臉色蒼白或灰白,四肢發涼,并伴有心前區絞痛、肩膀放射性疼痛,應馬上懷疑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沈雁英表示,心臟病發作時,血管迷走神經過度反應、冠狀動脈出現痙攣,就會導致出汗、胸痛,緊接著可能出現心率和血壓驟然下降。心臟病患者應隨身帶好急救藥以防萬一,一旦發作,好平躺休息,并把衣領扣子解開,情況嚴重時馬上撥打急救電話。
沈雁英說,針對不同的出汗情況,中醫也有一套理論。不熱、不運動就出汗,且容易疲勞、感冒、心慌,特別怕風怕冷,這叫自汗,是氣虛的表現,飲食上應適當多吃山藥、牛羊肉等。晚上睡覺時不自覺地出汗叫做盜汗,是陰虛的癥狀,可適量多吃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熱性食物,還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喝。
不同部位出汗也能判斷疾病。如頭面部出汗多為氣虛、脾胃有熱;汗液自鼻梁和鼻翼兩側滲出,多見于肺虛病人;手足多汗多因氣虛、腎虛,好對癥辨證調理。不管是正常還是異常出汗,都要注意補水,好加點鹽和糖以補充電解質,鹽和糖的比例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