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滋陰潤肺、健脾和胃、除煩渴的作用。古代養生家還倡導“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陰虧虛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經常喝點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發,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皮膚干燥等不適。煮粥時若加點梨,中醫養生效果更好。
通常生活中,老人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好的滋補佳品,小米是谷子去皮后的顆粒狀糧食,歷來就有“五谷雜糧,谷子為首”的美稱。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在中醫學,也有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的說法。清代有位名醫說:“小米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可見,長壽老人喜歡小米很有道理。
三、老年人要喝點粥
粥也稱糜,是一種把稻米、小米或玉米等糧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中國熬粥在四千年前主要為食用,2500年前始作藥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有西漢名醫淳于意用“火齊粥”治齊王病;漢代醫圣張仲景《傷寒論》述:桂枝湯,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便是有力例證。
當然喝粥也是有誤區的,首先,適當喝粥確實有益,但不可頓頓喝粥。總是喝粥,老年人會因能量和營養攝入不足而營養不良。喝粥也要注意均衡營養,一天一餐即可。不少人認為粥養胃。但事實上這觀點并不全面。喝粥不慢慢咀嚼,不能促進可以幫助消化的唾液腺的分泌;而且水高的粥在進入胃里后,會起稀釋胃酸的作用,加速胃的膨脹,胃運動緩慢,不利于消化。因此胃病患者不宜老喝粥,而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的飲食,細嚼慢咽,促進消化。
另外,粥的功能各不相同,小米粥養胃而苞米面粥則可助消化。如果想要以粥調理身體,務必要先仔細了解粥的不同功能,做到“對癥喝粥”方能達到調理之用。后要說,粥,固然有益,但無需頓頓皆食,保證一周兩到四次為佳。
四、老年人要多吃魚對身體好
作為生活常見的水產品,魚的功效是很大的。魚肉富含動物蛋白質和磷質等,營養豐富,滋味鮮美,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對人類體力和智力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魚體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魚肝油、魚膠、魚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