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受累的關節應加以保護,使其能得到充分休息,不要過度使用,避免關節劇烈活動和過度負重,防止關節承受不恰當的重力和暴力而反復損傷。髖關節或膝關節受累者,應避免過久站立、跑步、打球或長距離步行等。
若久坐后雙膝發僵,在起立前可作一下"熱身運動",即輕輕地擺動幾下腿部。要糾正不良的姿勢、體位,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而且能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對負重關節如膝、髖關節尤為重要。
理療在骨關節炎的治療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對藥物不能緩解癥狀或不能耐受者,急性期以止痛、消腫和改善功能為主,慢性期以增強局部血循環、改善關節功能為主。中醫針灸、按摩、推拿等傳統治療也有一定效果,在每次關節運動前進行15-20分鐘的熱療,也有助于緩解關節疼痛和減輕僵硬。
注:在骨性關節炎的預防上,骨科專家提醒老年人,平時要減少負重活動,健身鍛煉要適當,好的鍛煉方式是游泳,其次是騎自行車,禁止一蹲一站式運動。在穿戴方面,膝關節尤其要注意保暖,可自制“棉包腿”(棉護膝)防止膝關節受寒。在飲食上,要多喝牛奶,適當曬太陽,以補充身體中所需的鈣質。
二、冬天引發的癥狀
隨著嚴冬的來臨,很多老年人都面臨關節腫痛的問題。而這一問題大多由老年患者的骨關節炎引發的。
骨關節炎又叫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形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骨關節炎是老年患者骨骼肌肉系統常見的疾病,好發于膝、髖關節,尤以膝關節多見。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骨關節炎列為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三大殺手”外,對人體危害廣泛的疾病。
據統計5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超過50%;5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達80%;60歲以上人群,幾乎都有不同癥狀的骨關節炎表現。
三、冬季如何護膝
1.鞋跟過高過低都不好
膝關節炎患者應選擇舒適的鞋子,高跟鞋和單薄的平底鞋都不適合。因為穿平底鞋行走時,體重會過多地壓在腳后跟上,走路時間長了,上傳的沖力可能會使人的足跟、踝、膝、髖、腰等部位不適,長時間如此,對關節的不良影響便可導致膝關節炎。
所以,建議好穿松軟、鞋底有彈性的鞋,以減輕重力對關節的沖擊,減少磨損。
女性長時間站立或走路時盡量不穿高跟鞋,以減輕對膝關節的壓力及磨損。
2.膝蓋要“捂”不要“凍”
寒冷潮濕的天氣、冷水刺激,都會誘發風濕性關節炎,或使已經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病情加重。
因此,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要隨時留意氣象預報,在寒潮襲來或者天氣變化的時侯加強防寒保暖,并盡可能不接觸冷水。
專家特別提醒一些愛美的女士,在寒涼的天氣不要穿裙子,某些風濕性膝關節炎,其實也是一種凍出來的“裙裝病”,當氣溫低于16℃,就要及時加衣,甚至要穿護膝套,保護膝關節了。
3.運動要“輕”不要“重”
除了穿著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運動會對膝蓋造成損傷。不要讓關節長時間保持同一種姿勢,不要盲目地做反復屈伸的運動。
盡量減少關節的負重和磨損,盡量避免長時間下蹲、站立、跪坐、爬山及遠途跋涉等較劇烈的對關節有損傷的運動,特別是長期打太極拳的人,更容易出現關節炎。運動時可借助手杖、護膝、步行器等工具來輔助運動。
專家建議,好選擇游泳、騎車、做體操等關節負重較輕的運動,能更好地保護膝關節。
結語:父母為我們辛苦了一輩子,在晚年的時候,我們要多多關心父母的健康!春季是養生保健的好時機,所以大家平時可以多多了解這些常識,希望上述介紹的這些關節炎的常識和護理方法能夠幫助大家哦,也要記得分享給身邊的好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