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以后的65年間,國宴基本都是以淮揚菜為基準。”高岱明說,因為沒有固定菜單,國宴廚師也在不斷學習借鑒,比如這兩年學做的“江淮一品”(甲魚湯)、“抽梁換柱”(去骨燒長魚)。
五味調和養生之道
淮揚菜十分講究刀工,菜品形態精致,滋味醇和;在烹飪上則善用火候,講究火功,擅長燉、燜、煨、焐、蒸、燒、炒,還重視調湯,原汁原味,風味清新,濃而不膩,淡而不薄,與當下追求綠色、健康的飲食風尚相吻合。
據中國淮揚菜文化博物館特邀研究員高峻介紹,淮揚菜是雅菜,品嘗的過程是給身心帶來愉悅的過程,養生、和生、悅生是其精髓所在,五味調和、四季調和、體內調和是淮揚菜的根本所在。
淮揚菜一年四季吃的菜各有不同,與大自然產生和諧。春天萬物復蘇,春季保肝,野菜、花卉等青色、綠色食品是它的主打菜肴;夏天酷暑難當,夏季養心,一些紅心食品如西瓜等冷拌菜便成為主流;秋天干燥,秋季養肺,人們往往以黃色、白色食品為主原料,如桂花香藕、野鴨等作為美食;冬天嚴寒逼人,冬季養胃,黑色食品為佳美味,如黑芝麻等便是人們常食品。
高岱明告訴記者,淮安作為江蘇大地上早有人類聚居的地方,氣候適中,河環湖繞,物華天寶,食料豐饒,為創制美味佳肴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廣闊的施展空間。有考古實證的飲食文明,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下草灣文化”,距今約4~5萬年。在此后漫長的飲食文化演進過程中,追求健康長壽、以食養生悅生漸成鄉風民俗,即使普通百姓,也首重飲食生活,講究五味調和,不斷以野菜花卉等增廣食譜,將并不富有的生活過得津津有味,情趣盎然。
美食飄香無遠弗屆
任何地方都有其特殊風味的肴饌,但要形成菜系,則須有豐富多彩的名肴名點,各種肴饌的制作還要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使之構成整體。高岱明說,淮揚菜系大多以江湖河鮮為主料,以烹藝為支撐,以本味本色為上乘,以妙契眾口為追求,雅俗共賞而不失其大雅,尤其是“和、精、清、新”的獨特理念,使之成為中華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如今,淮揚菜已成為中國美食的一個符號,除了國慶招待會,招待外賓、駐外大使館及領事館舉辦宴會時也經常采用淮揚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