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季避暑防暑的神器
盛夏來臨,習慣了與空調、電風扇為伴的現代人無法想象,在沒有電也沒有電器的古代,人們是如何度過熱浪滾滾的夏天、有效防暑避暑的呢?其實,古人度夏不但充分體現了他們的智慧,還十分低碳環保,別有一番情趣。
利器一:扇子
古代文藝青年比較多,喜歡在扇面上寫詩作畫,既可消暑,又添情趣。看古畫和古裝劇里的姑娘都是人手一扇,就知道扇子有多靠譜了。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主人涼爽愜意,仆人當然要汗流浹背的。
利器二:冰塊
不要以為沒有電冰箱,古人就沒法儲存冰塊。根據現代考古發現,早的冰窖出現在周代。當然,這種奢侈豪華的“電冰箱”只有官府才有,普通百姓是無法享受的。
一般來說,官府在頭年冬天大量儲藏天然冰雪于冰窖中,第二年夏天到來時,便從冰窖中取出冰塊或者白雪,擺放在居室當中就成了“冰盤”,冰雪在融化時不斷散發涼氣,制冷效果絲毫不遜于今天的空調。
到了明清時期,這種冰塊避暑的方式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每到盛夏時,官民都會大量用冰:取一桶冰,鑿孔至于地,涼風滿屋。
利器三:冷飲
都說“民以食為天”,大夏天的,要是不吃點喝點冰涼之物,怎么會舒服?所以,冷飲也早早出現了。大約在3000年前的商代,富貴人家就已經開始在冬日鑿冰儲藏于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設有專掌“冰權”的“凌人”,專門負責冷飲的制作。
唐代開始出現商業性的藏冰戶——“冰商”。冬天藏冰,入夏拿出來賣。到了宋代,冷飲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對一種叫“冰酪”的冷飲大加贊賞。
后來,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受元世祖賞賜,品嘗到當時的皇家冷飲“冰酪”。他走的時候,把“冰酪”的制作技術帶回意大利。意大利對這一技術嚴加保密300年后,被法國人高價買走,此后又傳到英國。英國人改造后,制出了我們今天常吃的“冰激凌”。
利器四:瓷枕
中國自古被稱為“瓷器王國”,為了避暑,瓷枕的出現就不奇怪了。瓷枕的枕面是一層釉,冰冰涼涼的,夏天枕在上面,睡覺很涼快。
古代的夏天同樣有蚊蟲,所以蚊帳和瓷枕就成了夏季標配。有人還別出心裁掛上香囊,讓香囊中的藥材幫忙驅趕蚊蟲。人們還會在蚊帳內懸掛茉莉、珠蘭等香花,夜帳內香氣四溢。對今天的失眠癥患者,用這一招催眠估計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