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通經絡調氣血
1.捏脊療
捏脊療是通過刺激身體某些經絡和穴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尤其適合患有脾胃失和、消化不良、厭食積滯等病癥的孩子。主要是捏背部脊柱及兩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經絡中的督脈所在,脊柱的兩側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路線,刺激其穴位,可以起到通經活絡,調和氣血,及調整臟腑的作用。
2.飯后揉肚
飯后先散會步,然后或臥或坐,用手輕輕按揉腹部,先將雙手搓熱,分別以左、右手,按順或逆時針方向,按揉上腹部,各做30次左右,此法可增強胃腸機能,對治療腸胃病有一定效果。
3.捏腿肚
小腿肚內側有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和足少陰腎經,按捏這一部位,對上述經絡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足太陰脾經與脾胃相聯故而捏按此處可治療胃之疾患。當然這只適用一般胃病,能緩解輕微的胃痛,嚴重胃病者,應去醫院診治。
4.選擇合適的高跟鞋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足部的健康影響著人體的健康。由于足底多個穴位與多個體內臟器相連,所以不同款式的鞋子,在刺激足底穴位的同時,還有可能對與胃腸道造成一定刺激和影響。
所以腸胃不好的人,好選擇坡跟鞋,鞋跟在2—3厘米左右佳。前腳掌內側正是胃部的按摩反射區域,這個高度與足弓正好形成一個合適的弧度,使得受力點控制在前腳掌內側,使其周圍的穴位得到適當的按摩。經常穿這種高度的坡跟鞋,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護腸胃,緩解胃部不適。
保護腸胃的幾種食物
牛奶
味甘、性平,歸肺、胃經。
作用:補肺胃,生津液,潤大腸。宜于陰虛胃痛,津虧便秘;近代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習慣性便秘。腹瀉、脾虛證、濕證者忌食。
粥類
粥類容易消化,尤其八寶粥,里面含有花生、杏仁、白糖等,熱量更高更豐富,對胃有好處。而新鮮的花生富含蛋白質、脂肪,能有效地保護胃。確定適合養胃的早餐食物,原則有三:易消化,防刺激,多營養。如:雞蛋羹、雞蛋湯、煮雞蛋、大豆、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推薦食譜:酸奶1瓶或新鮮牛奶半磅、燕麥粥、蒸或煮雞蛋1個、水果(西瓜、香蕉)或面條。建議時長:20分鐘左右。
湯水
比較養胃的東西首選不是粥,而是湯,湯還不能是肉湯。肉湯也含酸多,菜湯較好,什么菠菜、粉絲、雞蛋能上的都上。再加點雞精調味。
主食
養胃的,是面條。米中含酸多,所以少吃米飯。如果熬粥,少放點蘇打進去,對胃有好處。另外就是餅干。
蘋果
味甘、性涼。
作用:健脾補氣益胃,生津潤燥。宜于脾虛食少,胃陰虧虛,陰虛胃痛。
包心菜
有健脾養胃、緩急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水的作用,可用于內熱引起的胸悶、口渴、咽痛、小便不通、耳目不聰、睡眠不佳、關節不利和腹腔隱痛等癥。其含有的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止痛及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
卷心菜與薏米、陳皮、蜂蜜同煨可用于治療胃脘脹痛、上腹脹滿及胃、十二指腸潰瘍,與赤小豆、冬瓜、冰糖煨熟可消腫利水。大便溏瀉及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卷心菜富含防衰老的抗氧化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增進身體健康的功效。
鉀對防治高血壓很有益處。維生素K有助于防止血液凝固,增強骨質。維生素U具有保護黏膜細胞的作用,據說對胃火及胃潰瘍的預防與治療有較好的效果。
總結:夏天是腸胃“瘋狂”的季節,一不小心,你的腸胃就會為你的大意“負責人”,千萬不可忽視它的“威力”,合理的生活習慣和飲食規律很重要。不過,有了腸胃疾病也不要怕,合理的飲食調理也相當重要,多吃面食,養胃自然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