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好是七月份,溫度開始出現了上升,急劇上升的溫度讓我們的人體接受不了這樣的溫度就會出現中暑、失眠、頭暈的癥狀,那么我們夏季如何對付高溫呢?有什么方法呢?多少度的才算高溫呢?一起跟隨三九養生堂看看吧,從哪些方面可以預防高溫。
在這樣的高溫天氣下,人體很容易就會出現一些癥狀,近有報道稱,印度高溫天氣致500余人死亡,所以夏季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多少度算高溫天氣?
天氣高氣溫達到35℃以上,就是高溫天氣。高溫天氣一般是指氣溫在35℃以上。高溫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氣溫高而濕度小的干熱性高溫;另一種是氣溫高、濕度大的悶熱性高溫,稱為“桑拿天兒”。
高溫預警信號分為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其中,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連續三天日高氣溫在35℃以上;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24小時內高氣溫升至37℃以上;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24小時內高氣溫升至40℃以上。
高溫天氣如何應對?
一、飲食:增加蛋白質,及時補鉀補水
第一,首要要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其中優質蛋白質應占一半以上。含優質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包括瘦肉、魚、蛋、牛奶、黃豆及豆制品等。
第二,要多吃含鉀、鈣、鎂、鐵等豐富的食物。缺鉀是引起中暑的原因之一,因此膳食中應多搭配一些含鉀豐富的食品,如蔬菜和水果、豆類等。綠色蔬菜、堅果、粗糧含有豐富的鎂。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都含有豐富的鈣。動物肝臟、瘦肉、動物血是鐵的良好來源,含量豐富吸收好。動物性食物含鋅豐富且吸收率高,如牡蠣、瘦肉、動物內臟等。
第三,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按出汗量多少飲水,出汗量多,飲水量就應適當增多。另外,不能等口渴才喝水,要定時喝水,少量多次。可選用白開水、茶水、檸檬水、綠豆湯等。如果出汗較多,應補充鹽分,可選擇一些運動功能飲料,或者在白開水和茶水中適量加點鹽(0.1%含鹽量)。除此之外,每餐可做點菜湯、魚湯、雞湯等,可補充水分。
二、起居:晚睡早起,著裝以棉、麻、絲為主
值此時節,市民在起居和著裝上應該有所講究:起居要定時,露宿不可取,衣著勿赤膊。高溫酷暑時,有些人喜歡光著上身乘涼,認為赤膊涼爽,其實未必如此。當氣溫接近或超過人的體溫時,赤膊不但不涼爽,反而會感到更熱。因為人的體溫調節不僅靠皮膚蒸發,還和皮膚輻射有關。
專家強調,太陽短波輻射強烈的時間是10時至15時左右,應盡量避開這段時間外出。如必須外出,應做好個人防護,準備好太陽鏡、遮陽帽、遮陽傘、防曬霜甚至濕毛巾,并隨身備好風油精、藿香正氣、仁丹等防暑降溫藥。在穿著上,應穿淺色、寬松的衣物,以減少衣物吸熱,并方便排汗及散熱。面料應以棉、麻、絲為主,盡量避免穿化纖品類的服裝。
夏季應盡量晚睡早起,并養成午休的習慣。睡眠期間,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涼爽而把空調溫度調得過低。空調溫度應控制在26~28℃,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8℃。空調運作時,盡量避免送風口冷風直接吹著頭部,定時打開門窗,通風換氣。特別是司機朋友不要長時間在車內開著空調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