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腎虛的四大誤區
說到腎虛,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腎虛是一種較常見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在對待腎虛的治療問題上,很多人都是道聽途說,盲目求醫,這無疑給治療帶來了麻煩。那么,治療腎虛的誤區有什么呢?下面就由我們來介紹一下吧。
大家對腎虛的關注度很高,但真正了解腎虛的人并不多。腎虛幾乎成了一個“筐”,有點什么癥狀就往里面裝。綜合分析來看,老百姓對腎虛主要存在四大誤區。
一.功能下降就得補腎
這是不少覺得下半身不行了的人的潛在邏輯,也可以說是危害大的誤區。調查顯示,只有32.9%的人是因腎虛引起的。如果隨意在街邊購買藥,會加劇病情的發展。有過這樣的病人,起初感覺夫妻生活時力不從心、尿頻、尿不凈,就以為是陰虛,亂補藥后病情加重,出現小便灼熱、尿道疼痛等癥狀,反而延誤了治療。
二.有點癥狀就擔心腎虛
很多人一遇到出汗多、頻繁如廁、腰膝酸軟、欲望下降等癥狀,就懷疑自己腎虛了。實際上,中醫講的腎虛是一個癥候群的概念,它有包括上述在內的很多種癥狀,但并不是說只要出現這些癥狀就是腎虛。判斷是否腎虛需要經過望聞問切“四診和參”,全面分析之后才能定奪。拿出汗來說,腎虛、胃氣虛弱、濕熱不清、寒邪入內等都會導致。而且,除了腎虛之外,可能還合并有更嚴重的其他癥狀,如果只把眼睛盯在腎虛上而忽視了其他的,就可能貽誤病情。
三.腎虛就是腎出了問題
很多病人一聽說是腎虛,就如臨大敵,以為自己得了大病,性能力肯定也是不行了。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中醫的腎虛與西醫的腎病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腎虛并不等于腎病,也不等于ED。它幾乎是每個人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是人衰老過程中一個必然現象。
四.不分腎陰虛、腎陽虛,亂補一氣
中醫有著和西醫完全不同的體系,其大的特點就是強調因人而異。腎虛又主要分為腎陽虛、腎陰虛,分型不同,治療的原則也不同。市場上的產品多數是針對腎陽虛的,對于腎陰虛的人來講,吃了不僅沒有作用,還會出現一些副作用,或加重病情。即便是經典的六味地黃丸,也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