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傷不同時期的臨床表現
一般將臨床過程分為4期。
1、體液滲出期
燒傷后,無論燒傷的深淺或面積的大小,傷后迅速發生的變化均為體液滲出。在一度燒傷,主要是血管擴張、皮膚發紅和疼痛,水腫較少。在二度燒傷,燒傷區及其周圍發生水腫,燒傷越深則水腫越重,水腫滲出液積聚于表皮與真皮間,則形成水皰。水皰表皮剝脫后,在淺二度燒傷創面,由于真皮層直接外露,充血的創面滲出較多、較紅,溫度較高,并因感覺神經末梢暴露而產生劇痛;在深二度創面,則由于壞死的部分真皮層仍附著于創面,故顏色淡紅或白中透紅,滲出較少,溫度較低,感覺遲鈍。在三度燒傷,因全層皮膚被毀形成焦痂,故干燥無滲液,疼覺消失,壞死組織下血管擴張并有血栓形成。三度燒傷創面無滲液,但燒傷區及其周圍水腫一般較二度為重。燒傷水腫的嚴重程度尚因部位與組織結構而異。例如身體低垂部位水腫墜積較多;頭頸部血液循環豐富且組織疏松,故水腫較劇,尤其小兒更為顯著。局部腫脹在傷后24h達到高峰,一般在48h后逐步消退。
2、急性感染期
燒傷創面的壞死組織和含有大量蛋白質的滲出液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在深度燒傷區的周圍,還因血栓形成,致局部組織發生缺血和代謝障礙,自身的抗感染物質如白細胞、各種抗體、各種抗炎的細胞因子和全身應用的抗感染藥物均很難到達局部,細菌的繁殖更難以控制。因此繼休克后或在休克的同時,急性感染是對燒傷患者的另一個嚴重威脅。燒傷越深,面積越大,感染機會也越多,感染越重。
3、修復期
此期包括創面修復與功能修復。創面修復過程在創面出現炎癥改變后不久就開始。一度燒傷,3~5天痊愈,脫屑,無瘢痕。淺二度燒傷,由于生發層僅部分被毀,如無感染,1~2周痊愈或“痂下愈合”,也不遺留瘢痕,但可呈現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深二度燒傷,如無感染,經3~4周后,有可能依靠殘存皮膚附件的上皮再生,將創面覆蓋愈合,故有時亦可“痂下愈合”。但由于創面在未被增殖的上皮小島覆蓋以前已有一定量的肉芽組織形成,故愈合后可產生瘢痕。而三度燒傷或嚴重感染的二度燒傷,由于皮膚附件完全被毀,創面只能由四周創緣的上皮向內生長覆蓋。因此,創面較大時,如不經植皮,多難自愈,有時可形成頑固性慢性潰瘍。愈合后生成大量瘢痕。
4、康復期
深二度及三創面愈合后,尤其是在易受壓和摩擦活動部位,早期常會反復出現水皰,破潰后又會出現創面,如果處理不確當,可形成大片創面,可能要半年~1年才能愈合。深度燒傷愈合后局部均有瘢痕產生,輕者扁平,但無彈性,重者則有增生凸起、攣縮畸形。瘢痕局部常有難以忍受性癢痛感,以晚間安靜時及天氣變化時更為嚴重。嚴重大面積深度燒傷愈合后,由于大部分汗腺被毀,人體散熱調節體溫能力變差,在炎熱的夏天,傷員常感不適,需要經過2~3年才能適應。燒傷傷員,創面愈合后尚需要一個心理調整和內臟功能修復的過程。康復期的長短不一,依病情而異。有的需要數月或數年。少數患者尚可發生并發癥或后遺癥,例如骨關節畸形、尿路結石、心功能障礙、腦病、瘢痕惡性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