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是我們人體需要補充的一種營養物質,從小我們就需要補充充足的鈣質才能茁壯成長,孕婦需要補充充足的鈣質才能保證胎兒的健康,老年人補充充足的鈣質才能保證骨質的健康,那么中年人需要補鈣嗎?年紀輕輕的,怎么就骨質疏松了呢?接下來和三九養生堂一起看一下吧,我們還沒有老,是誰偷走了我們的鈣呢?
近四十歲的王女士去醫院檢查身體,體檢報告中指出她患有骨質疏松,對此她很郁悶,自己的媽媽都還沒有骨質疏松的情況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近,越來越多的調查結果顯示,30年來,我國居民膳食中鈣的攝入量,遠遠低于推薦量(推薦量每日800毫克,而攝入量卻只有400毫克左右),在有些地區,鈣的攝入量還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為什么以前沒聽說過那么多骨質疏松患者呢?
幾十年前,中國人雖然不喝牛奶,但幾乎沒有聽說過人們擔心自己骨質疏松。這究竟是為什么?現代人真的有問題嗎?
過去的人不缺鈣么
近這幾年,一直出現早衰的情況,中國人的壽命是普遍縮短,正所謂“人活七十古來稀”。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際,國人的預期壽命還不到40歲;在改革開放之前,也就是上世紀80年代之前,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也只有60多歲。也就是說,還沒有等到出現嚴重的骨質疏松,很多人已經因為其他疾病而去世了,于是,骨質疏松顯得不算一個大問題。
在過去,民間有“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的說法,生孩子多的女性因為長期鈣和維生素D供應不足,出現骨質軟化,甚至發生骨盆變形的案例并不罕見,中老年婦女更是常常出現腰痛、背痛、身高下降、彎腰駝背等問題。不少老年婦女身體本來沒病,一旦摔倒骨折,臥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從出生到25歲之前,人體都在不斷地積累鈣,骨鈣的總量不斷提高。在同樣的骨質密度下,骨骼總體積越大,需要的鈣就越多。在膳食鈣攝入不足的情況下,人體為了保障骨骼的質量,除了提高鈣的利用率,往往還會用控制骨骼總量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結局就是雖然骨質密度合格,但身高卻不能達到遺傳的佳狀態。
幾十年前,國人普遍的營養問題是優質蛋白質供應不足,甚至很多貧困地區連熱量供應都不足,鈣不足的問題必然顯得不那么突出。畢竟,個子矮一點并不影響壽命,也不影響健康。但從世界范圍來看,如果希望自己孩子的身高達到遺傳潛力的大值,把鈣攝入量提高到推薦水平,是一個重要的保障措施。
人需要時刻補充充足的鈣質,我們的身體也是需要鈣物質營養,如果3歲之前不能解決佝僂病問題,孩子就可能會出現永久性的骨骼畸形,對孩子的身材造成無法彌補的不良影響。中國人中腿長得又長又直者比例不高,大部分人腿骨都有程度不同的彎曲情況,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與幼年時的骨骼健康有關系。
青春發育期,假如營養供應較為充足,至少能夠彌補在身高方面的損失,特別是鈣元素,是保障青少年身高增長和骨質密度的重要措施。這時如果讓自己的“骨鈣銀行”經常入不敷出,這就給后半生的骨骼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到了40歲之后,無論男女的骨質密度都緩慢下坡,女性從更年期開始,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質流失速度明顯加快。如今很多城市的女性平均壽命已經超過80歲,骨質疏松必然成為一個普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