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調味料,經常是出現我們的餐桌上,我們在吃餃子、吃火鍋的時候都會見到醋的身影,這樣吃起來更有味道,那么你知道除了這些,醋還有哪些作用嗎?在食醋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嗎?日常食醋的禁忌有哪些?一起跟隨小編去看一下吧!
醋的營養價值非常的豐富,對于人體而言更是非常的好,可以補充我們日常所需的營養,但是在食用的時候要特別的注意。
食用醋的功效與作用
作為藥用,醋的功效與作用一是在健身防病上,二是在對疾病的治療上。經常食醋能使人的胃液增加,食欲增強,消化加速,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醋有抗菌解毒之功,喝醋可以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發生。醋還有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的作用,對急性黃疸型肝炎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本草備要》中說醋有“酸溫散瘀解毒,下氣消食,開胃氣,散水氣,治心腹血氣痛、產后血暈、痰癖、黃疸癰腫、口舌生瘡、損傷積血、谷魚菜蕈諸蟲毒”功能,已經被人們的生活、醫療實踐和科學分析逐步證實。
日常吃食用醋的4大禁忌
1正在服用某些西藥者不宜吃醋
醋酸能改變人體局部環境中的酸堿度,這樣就會使正在治病服用的某些藥物不能發揮作用,甚至引發不良后果。磺胺類藥物在酸性環境中容易在腎臟中形成結晶,損壞腎小管,因此服用此類藥物時不宜食醋。正在服用碳酸氫鈉、氧化鎂、胃舒平等堿性藥物時,不宜吃醋,因醋酸可中和堿性,使藥物失去藥效。使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鏈霉素、紅霉素等抗菌素藥物時也不宜吃醋,因這些抗菌素在酸性環境下藥的作用會降低,影響藥效。
2服用“解表發汗”的中藥時不宜吃醋
醋的作用有很多,對于人體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醋有收斂之性,祖國醫學認為:醋能收斂。當解表發汗的中藥如復方銀翹之類的藥物進入人體后,促進人體汗孔打開發汗排毒,如遇到醋會發生變化,醋會引發人體汗孔的收縮,還會破壞中藥中的生物堿等有效成分的正常治療,從而干擾中藥解表發汗作用的發揮。
3胃潰瘍和胃酸過多的患者不宜食醋
醋含有豐富的有機酸,進入人體后,會促使胃液增加,加強胃酸的消化功能,但由于其含有的豐富的有機酸進入人體胃部后,會腐蝕胃腸粘膜加重潰瘍病的發展,并且能使消化器官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加大胃酸的消化作用,使胃酸增多,潰瘍加重,故這類患者對醋的食用要有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