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酸性體質的主要觀點
酸性體質基本觀點:人體體液的pH值處于7.35~7.45 的弱堿狀態是健康的,但大多數人由于生活習慣及環境的影響,體液pH值都在7.35 以下,他們的身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這些人就是酸性體質者。人們面臨的一個較普遍的健康問題,即酸堿失衡,酸性體質,它導致百病叢生。有研究表明,當pH值降低0.1(即體液偏酸)時,胰島素的活性就下降30%,免疫細胞功能降低,神經的敏感性下降,內分泌及機體許多重要功能將發生紊亂,癌細胞更易生長擴散,紅細胞及血小板易發生聚集等。所以,醫學界早就有“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的提法。
專家觀點
北京中關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蘇明山和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董行運介紹,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體內不可避免地產生含酸的代謝產物(碳酸、乳酸等)和堿性產物。但人體有三個調節系統可以進行酸堿平衡,腎臟可以通過尿液排掉多余的有機酸,呼吸會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體液也會中和酸堿平衡,因此正常生物體的體液酸堿度(PH值)總是穩定在一定范圍之內,因此人體的體質不會是酸性的。
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尹志超也表示,中醫方面并無“酸堿體質”之說,只能說人體在攝入過多酸性物質之后,可能會出現“陰虛”癥狀,諸如虛熱、盜汗、睡眠不沉等癥狀。不過,出現這些癥狀并非都是酸性在作祟。
臨床觀點
事實上,酸性體質概念中還有一個站不住腳的邏輯問題,即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在醫學臨床中,的確有很多酸中毒的情況發生。只不過,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為服用了某些藥物或生病了,才會出現酸中毒的現象。一些常見的疾腹瀉、腎衰竭,代謝類疾病如糖尿病,確實會引起酸中毒。而這些疾病的誘因,卻和酸中毒沒有一點關系。
身體偏堿就是健康的,其實不過是酸性體質論者偷換概念的錯誤命題。以號稱中國早提出酸性體質概念的梁雙林的理論為例,他們強調身體的PH值應該一直處于 7.4才好。事實上,這就是一句廢話,因為正常人血液的pH值就是7.4左右。而且,并不是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是偏堿性才好。人體中有幾個地方,必須偏酸才算健康。第一個就是胃,這個不用說,大家都會多多少少有點了解。如果發生嘔吐現象,大量的胃酸排除體外,反倒會引起輕度堿中毒,這就是嘔吐后會感覺頭暈的原因。另外一個是皮膚,健康的皮膚pH值應該是5.5,處于弱酸性的皮膚更不容易滋生細菌。女性陰道理想的環境也是酸性的,一旦pH值大于4.5,就會引發炎癥。除此之外,人正常的尿液也是呈酸性的。腎臟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把體內的酸性物質從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個人的尿液呈堿性,反倒是不健康的。如果按照酸性體質論,一個人的體液或血液pH值呈堿性才健康,那么皮膚、胃、陰道和尿液是不是也該呈堿性才符合邏輯。
客觀評價
酸性體質論就像一個到處都是漏洞的謊言一樣,一個謊言需要另外一個更大的謊言來補上窟窿。事實上,他們也在試圖補上這個窟窿,雖然他們沒辦法舉證曾有任何新的研究發現,在哪本世界醫學界認可的醫學期刊上發表了論文,他們倒也端出一個1931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Otto Heinrich Warburg(瓦爾堡)支持酸性理論的事例。酸性體質論者說這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就提過缺氧狀態下,身體呈酸性,是癌癥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