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鍋有講究先素后葷才健康
天氣越來越冷,親朋好友圍坐在火鍋旁吃上一頓,是冬日的一大享受。吃火鍋有5個特點:人數多、菜品多、進餐時間長、吃得多、酒水多。所以,我們吃火鍋也要有“講究”,應遵循16字進餐原則———“因人而異,選擇食材,先后順序,合理安排”,這樣才能達到健康吃火鍋的目的。
食材要“精挑細選”
精選食材,不是指要選價格貴的食物,而是要選擇適合你的。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選擇肉類時,應首選海產品、精瘦肉等;痛風患者好不要選擇海產品,如果正處于痛風發作期,應禁食一切肉類,并盡量減少攝入菌類和豆制品。因為這些食物中的嘌呤含量較高,而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致使血尿酸生成過多,或腎臟排泄尿酸減少而導致的代謝性疾病,嘌呤在一些酶的催化下轉變為尿酸,容易導致人體尿酸異常;膽固醇高的人在選擇食材時,一定要避開動物內臟,因為它們是富含膽固醇的“大戶”;患有腎臟病的人,不要選擇加工肉類食品,如雞肉丸、魚肉丸、蝦餃等,其中的食鹽(鈉)含量較高,而且為了保證口感,這些食物在制作過程中添加了很多輔料,如醬油、糖、十三香等,這會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的“隱形鹽”,對身體造成傷害。
那么,身體各項指標都正常的人,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火鍋嗎?不是,還要考慮自己的體型,體型偏胖、體質指數超過25的人,好不要選擇高熱量食材,如肥牛、肥羊、五花肉等。這類肉的飽和脂肪含量高,食用過量容易造成熱量過剩,增加肥胖風險。
吃火鍋,講順序
很多人吃火鍋時都是先吃肉,再吃海鮮、青菜等。其實,這個順序并不是佳選擇。從健康角度出發,吃火鍋應該先素后葷,這樣不僅有利于控制肉和熱量的攝入,還能避免攝入過多的嘌呤,以免加重痛風癥狀。吃火鍋時,不妨按照下面的順序進食:
1.綠葉蔬菜。其中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熱量較低。此外,蔬菜中含有多種有機酸、芳香物質及葉綠素,能幫助消化。
2.菌類。如木耳、銀耳、平菇、香菇等,其中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含量高,無膽固醇,有潤肺、清腸、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3.豆腐。它是普通大豆的“升華”食材,具有豐富的優質蛋白,且味甘性涼,有生津解毒的作用。
4.淀粉類食品。土豆、紅薯等食物中含有大量淀粉,涮火鍋時吃些淀粉類食物,一方面能保護腸胃,另外一方面可增強飽腹感,減少吃肉和海鮮的量,同時淀粉類食品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減少身體對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
5.肉類。建議大家在選擇牛羊肉時盡量選擇瘦一點的,那種有大理石花紋的牛羊肉脂肪特別多,進食量以小于250克(生重)為宜。注意肉一定要煮熟,半生不熟的肉容易潛藏寄生蟲。
痛風患者少喝湯
吃火鍋時,好不要喝火鍋湯,也不要用其來煮面。因為,反復沸騰后的火鍋湯中,有益成分大多已被破壞,而飽和脂肪、嘌呤等有害成分居多,這些成分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痛風、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臨床上因吃火鍋而導致痛風急性發作的患者也很多見。涮火鍋時間久了,湯中的亞硝酸鹽會明顯增加,過量的亞硝酸鹽進入人體,會產生亞硝胺,容易引發多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