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間吃姜要小心?
古代醫書中有“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的警示,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秋天氣候干燥,燥氣會損傷肺臟,這時再吃姜等辛熱之物,會加重人體的燥熱失水,所以會有“夭人天年”的危害。那為什么夜不食姜呢?夜里是陽氣收斂之時,天地之氣都閉合了,而姜性溫味辛主發散,這和自然的規律不符,這就好像我們應該夜里睡覺,白天工作,可有些人偏偏反過來,這自然會對健康造成損害。當然,有病需要用姜還得用,關鍵是要掌握一個度和量。
生活中有人喜歡往酒里放姜,這其實是個誤區。中醫認為,久食姜并同時再喝酒,容易在體內形成積熱,這樣不僅會使得眼睛出問題,還會使痔瘡加重。但在引用黃酒時可以加一些生姜,因為可調黃酒的微苦味,但注意要少量。
另外有的人常常說“爛姜不爛味”,用爛姜來做調料,這是不對的,姜腐爛后會產生有毒物質黃樟素,有可能會誘發肝癌、食道癌等疾病。
關于生姜不得不說的偏方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姜味辛性溫,有發汗解表、散寒健胃、溫中止嘔、溫肺止咳、止痛、祛痰、助消化、解毒之功效。用于感冒風寒、嘔吐、咳嗽、脹滿、食滯、腹瀉等癥。《本草綱目》記載:生姜“生用發散、熱用中和、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浸汁點赤眼,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