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留心生活中周遭的人,你會發現貌似大家正變得越來越嬌貴,不少人動不動就有頭痛腦熱的困擾。更難以置信的是,明明現代人的衛生水平越來越好,但是過敏情況卻更加頻繁了,這是為什么?人為什么會容易過敏?導致過敏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人類為什么越來越容易過敏?這是一個宏大的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出“精確、全面”的答案。人類對過敏的研究已有數十年,各種理論層出不窮,但嚴謹的科學家們認為,目前所掌握的信息還只是“拼圖上的幾塊”,不足以解讀過敏癥的全貌。
盡管如此,有一項理論得到研究者廣泛認同——“衛生假說”,即衛生條件越好,兒童早期感染越少,后期患過敏的幾率越大。這似乎能解釋為何社會越發達越干凈,人反而越容易過敏。
只因太干凈?
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對英國兩個過敏癥兒童家庭跟蹤采訪,嘗試通過紀錄片的形式論證“衛生假說”。
第一個家庭是四口之家,8歲男孩喬和父母、姐姐一起生活,他患有嚴重哮喘、花粉熱、濕疹,還對部分堅果、寵物和灰塵過敏。另一個家庭的小患者叫摩根,今年4歲,飽受過敏困擾。除了患有嚴重濕疹和花粉熱,他不能吃任何堅果、乳制品、大豆、獼猴桃、鱷梨、香蕉,還對橡膠、貓、狗和馬過敏。
兩個家庭都向研究機構提供了所有家庭成員的皮膚、腸道以及各自住宅的細菌涂片。結果顯示,這兩個家庭無論是居住環境,還是成員身上攜帶的細菌種類都“過少”。
研究人員說,人體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由各種細菌覆蓋,數量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之多。這些細菌有利于促進人體的免疫系統。例如,兒童若越早充分暴露在內毒素等微生物的刺激下,越容易產生抗體,日后患過敏性疾病的幾率也越低。但在西方發達國家,隨著生活方式改變和衛生條件提高,大多數家庭不能“培養”出豐富的菌群,也就難以誘發兒童身體原始的免疫功能。
喬和摩根的家庭就是如此。BBC跟蹤拍攝這兩家人的日常活動,發現他們平均每天91%的時間是在室內活動,很少接觸戶外空氣、花園中的泥土,或是小動物。
相比之下,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那些還保留傳統狩獵習俗的原始地區,科學家發現當地居民攜帶的菌群多種多樣,每1500人中僅有一人患過敏癥。而在英國,每3個人中就有一人是過敏患者。
“世界過敏癥組織”的數據顯示,過去40年間,全球患過敏性哮喘的人數以驚人速度增加,平均每10年增幅達50%。僅美國一國,過敏性哮喘患者數量就有2000萬人,食物過敏患者則有1200萬人,占美國總人口4%。
近年來,像喬和摩根這樣的過敏癥患兒在西方國家越來越常見。英國每年有至少2萬人因過敏就醫,其中不少是兒童;美國各大醫學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對食物過敏的美國兒童人數近10年來增加20%左右,其中僅花生過敏的患兒就翻了一倍。家長們對此也頗感困惑。一些家長對孩子花生過敏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我們小時候沒人對花生醬過敏。”
醫學界對西方發達國家兒童易過敏的現象也十分關注,近年內開展不少相關研究,試圖從不同角度探尋原因。
美國的研究人員2013年發現,剖宮產兒童患過敏的風險高于順產兒童。研究人員評估了1200多名新生兒在1個月、6個月、1歲以及2歲時的情況,發現這些孩子到2歲為止,如果接觸寵物皮屑、螨蟲等居家常見的過敏源,剖宮產兒童患過敏的比例是順產兒童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