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仰頭障礙
低頭(屈曲)運動障礙:多見于生理曲度加大,或者生理曲度消失。如果不及時調理,就會出現頭暈、頭痛、血壓波動(偏高或偏低)。
仰頭(后伸)運動障礙:多見于頸椎椎曲消失,甚至反弓,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會伴有頭暈、頭痛,如果不及時調理,嚴重的會導致椎管狹窄。
自我康復法:虎項擒拿式
防治機制:此為頸肌自我按摩推拿的方法,可使粘連松解,缺血者增加血運,提高肌容積,增強肌張力。
體操方式:直立稍仰頭,雙手合攏頸后,用腕關節(jié)拿捏頸后肌肉,并提拔8×4次。
注意事項:掌力要沉穩(wěn),不要拿傷皮膚。
側屈運動障礙
多見于頸椎椎體移位、側彎,左側屈障礙者多是椎體向右旋轉,向左側彎;右側屈障礙者多是椎體向左旋轉,向右側彎。椎體旋轉、側彎,如果不及時調理,椎體的旋轉、側彎會引發(fā)疾病:發(fā)生在下段頸椎,往往伴有肩背痛和上肢麻痹;發(fā)生在上段頸椎多伴有頭暈、頭痛。
自我康復法:側頸雙肩松胛式
防治機制:側屈后,可使屈側肌肉松弛,伸側肌肉緊張,松肩運動使其各組肌肉起止點受到牽拉、抖動,松解粘連、恢復肌力。
體操方式:正立、自主側頸,雙手下垂,抖、搖動雙肩帶胛,先前搖8×2次,再后搖8×2次,上下抖動8×2次。
注意事項:如松肩過程,自感有麻痹者,為已有肌肉粘連,應加大力度。
旋轉功能障礙
多見于頸椎曲度消失、變直甚至反弓的狀態(tài)。如果不及時調理,向左旋轉障礙會出現胸悶、心跳癥狀,向右旋轉障礙會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的癥狀。
自我康復法:抱肩轉胸式
防治機制:運動肩胛內大、小菱形肌對胸椎中軸位的穩(wěn)定作用(左右平衡),左右轉動胸廓,調節(jié)肩胛內肌肉對胸椎的平衡力,糾正胸椎關節(jié)錯縫。
體操方式:正立、雙手抱緊兩肩,左右轉搖胸廓各8×4次。
注意事項:轉胸時,盡量腰胯不動。
抱背轉胸式
防治機制:雙手抱腰背部,以穩(wěn)定二組肌肉交匯處,轉動胸廓,使之肌力協調平衡,久坐充血可消散,損傷可恢復。
體操方式:正立,雙手轉向背,掌心按壓腰背部,轉動胸廓,左右轉動各8×4次。
注意事項:轉動胸廓,頭頸隨轉但骨盆不轉。
拍墻松筋式
防治機制:可調整胸椎側彎繼發(fā)頸曲紊亂。
體操運動:直立兩手抱肩,背斜靠墻,立正將背往墻上拍打,(也可在靠背椅上拍打),力度以自我感覺無痛苦,每次拍打50~100下。
注意事項:有冠心病和支氣管哮喘者慎用,如心臟病做了支架手術者禁用。
結語:很多人都要頸椎病,如果你現在沒有那你更要預防,如果你頸椎已經不好的,就更加需要平時多鍛煉了,做些頸椎運動鍛煉操,注意24小時頸椎保養(yǎng)法,這樣才能夠緩解頸椎病甚至治療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