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勤動手
像是一些“硬要親手記筆記”這樣,我們可以嘗試著在生活中多動動手吧。我們可以通過親自記筆記這種方式,這樣也能達到總結歸納要點的效果。
鍛煉自己的記憶力
針對神經衰弱的問題,嘗試一下提高記憶力的游戲,一邊練習著記憶漢字和單詞,一邊鍛煉大腦吧。
在日常生活當中,試著學會適當使用電子儀器,適當地遠離智能手機吧。用自己的大腦思考,之后試著手腦并用,這樣就能夠大大降低患上數字認知障礙的危險。為了鍛煉大腦,度過健康快樂的每一天,大家一起來加油吧!
手機依賴癥 4大危害逐一數
睡覺前玩手機人
看電子書、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戲、購物……智能手機層出不窮的新功能,讓人們和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但同時也埋下隱患――一不小心就會被手機“奴役”,患上“手機依賴癥”。
愛立信消費者研究室近發布的2011年中國城市通信行為研究報告里提到,大約有62%的智能手機用戶在睡覺前喜歡玩手機,而主要是在瀏覽網頁、用即時通訊工具聊天、或使用社交網站等等。另外人們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機,這個比例大約占了75%。
易發于白領人群
“‘手機依賴癥’嚴格意義上說是一種心理疾病,這種癥狀多見于比較孤僻、自卑、相對缺乏自信的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這種心理不適應狀況出現增多趨勢,特別易發于白領人群。”宜賓肛泰肛腸醫院副主任醫師呂寶才表示,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手機,無意識中手機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來電數量突然減少或手機丟失的情況下,通常會出現相關癥狀。“一旦沒有人發短信或者打電話來,心里就會感覺很失落,產生自我挫敗感。”
呂寶才說,還有一部分比較活潑開朗的人,純粹的屬于是愛玩族,喜歡在網上進行各種各樣的網絡活動。久而久之,也就具有“手機依賴癥”。
手機越來越智能,越來越好玩,它開始占據甚至侵入我們越來越多的時間。“手機依賴癥”的一員,要是哪一天你要是叫他不玩手機了,就是一種要死要活,沒有精神樂趣的萎靡狀態。
文科女生依賴手機嚴重
女生更容易于接受比較時尚的事物,特別是隨著手機上網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一些女大學生“手機達人”整日會用自己的手機登錄QQ和個人空間,玩“種菜偷菜”等游戲,此外,由于文科生課程壓力比較輕,再加上比較擅長社交,所以一些人晚上更喜歡用手機狂煲“電話粥”。與此相對的是,理工科的男生因為課程眾多,專業的限制,而且對新鮮的事物的敏感度不是很高,加上他們嚴謹、務實等原因,通常對用手機這種工具的依賴癥是比較小的。
“我現在‘菜齡’有8個月了,用手機偷菜就是很方便,我會在手機上設定鬧鈴,有時候到半夜設鬧鐘起床收自己菜或偷別人家菜。”大二的羅同學說,總感覺偷菜的時候是極其高興和激動,當然也會因為自己的菜被偷,而心情沮喪,反正用手機偷菜的游戲已經成她的一種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