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浴并非對每個人都適合。有些人的皮膚對冷水敏感,遇到冷水會產生蕁麻疹、血紅素尿和紫斑;患有嚴重高血壓、冠心病、急性肝炎、空洞性肺結核、活動性風濕病、坐骨神經痛、關節疼痛及高熱的病人,都不適合洗冷水浴。
鎮靜止癢熱水澡
熱水浴的水溫在38~40℃之間,可引起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肌肉痙攣,并具有鎮靜作用。失眠者睡前進行熱水浴,對睡眠有幫助,還可減輕皮膚癢感。熱水浴可清除皮膚上的污垢,使毛孔、汗腺通暢,提高皮膚的代謝能力和抗病能力。
實驗表明,把傷寒桿菌分別種在清潔的皮膚和骯臟的皮膚上,10分鐘后采樣化驗,清潔的皮膚上細菌已死亡,而骯臟的皮膚上細菌依然存在。在醫療中,熱水浴可用來治療慢性關節炎、骨折愈合和其他一些慢性疾患。
健肺愈傷溫水浴
溫水浴指介于冷水浴和熱水浴之間,水溫在34℃左右的洗浴。正常人的體溫是36。5℃~37℃之間,皮膚的溫度在32℃~33℃之間。34℃的溫水比皮膚溫度略高,但比體溫低,用手摸有點微溫,泡進去后,體溫不會改變,不會覺得冷,也不會覺得熱。
若希望有水療的效果,但又不希望像冷水浴和熱水浴那樣刺激大時,就可以選擇溫水療法。譬如心肺功能不好的病人、燙傷的病人就應選擇溫水浴。
強身健體的冷熱交替浴
冷熱交替浴是從熱水浴開始,熱水的溫度約在38℃~44℃之間,洗的時間約為4~6分鐘;再進行冷水浴,冷水的溫水在10~16℃之間,時間約為1~2分鐘,后仍是熱水浴。
至于交替幾次并沒有限制,一般可兩三次。冷熱交替浴能消除體弱者或怕冷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視自己的體質情況決定冷水浴時間的長短和次數,隨時可轉入熱水浴使身體迅速回暖,而且鍛煉價值比單純冷水浴更大。
結語:通過對上文的閱讀,相信大家已經對“洗澡水溫多少度解乏”和“哪種水溫洗澡養生”這樣的問題都有所了解了吧,洗澡雖然是我們生活中一個非常平常的行為,但是如果會洗澡,那么也可以達到養生的效果哦,希望小編今天的分享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