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都在追捧的一種養生食品。但是,一些不法分子,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誘使老人購買保健品。那么,購買保健品的誘使手段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請我們的楊秀嶺專家來給我們說說購買保健品的誤區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如何避免購買保健品上當受騙
一、多渠道撒網,對老人“洗腦”
很多商家通過一些營銷手段,進行保健品的銷售。
一些保健品商家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多種方式宣傳產品,鋪天蓋地長時段滾動播出,潛移默化地為老年消費者“洗腦”,強化對保健商品的認知。
老年消費群體有一定經濟基礎,對身體健康、享受完美晚年生活又有很高的期待,容易被不良商家忽悠的花樣繁多的保健品概念、功效所迷惑,終上當受騙。
二、高科技概念當幌子
很多商家抓住一些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然后兜售一些不合法的食品。
一些商家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長壽的心理,宣傳和兜售保健品和保健器械,經常用所謂的“高科技概念”做幌子,大肆夸大保健品功效,甚至說這些保健品可替代藥品,誘使老年人以高價購買只具有普通保健作用的保健品。
三、“話術”營銷一環扣一環
一些專門向老年人兜售虛假藥品、保健品的機構,在進行推銷和詐騙時通常都有一定的流程——先是在電視臺、廣播電臺播放廣告,等消費者撥打客服熱線時,接線員便介紹所謂的“專家”、“教授”,“專家”、“教授”再用另一個號碼與消費者溝通。
消費者以貨到付款的方式收到貨后,“專家”、“教授”就會再次來電開藥,如果消費者在購買之后覺得貴了,“專家”、“教授”就會以“返還前款”為由繼續誘惑消費者消費。
四、大打“親情牌”
有些人通過一些“親情”稱謂,來拉近和購買商品的老人的距離,從而達到銷售的目的。
一些商家利用老人無子女陪伴在身邊,渴望子女關愛的心理,在推銷藥品的第一步就親熱地喊爹喊媽,彌補了空巢老人的內心孤獨,誘使老人輕信商家的謊言。
有些老人在推銷人員的親情攻勢下,就算產品并不可信,也不好拒絕對方的熱情,終購買了產品。
五、小恩小惠當誘餌
“贈藥”、“免費抽獎試用”、“名醫會診”、“免費體檢”、“免費旅游”、“專家講座”等都是經營者慣用的手段,甚至雇用“托”在一旁現身說法,誘使老人上當受騙。
一些商家定期在星級酒店開科普講座,還向老人發放小禮品,宣傳產品功效,或者在社區開設理療床免費體驗店,對前來體檢的老人謊稱其身體出了狀況,進而推銷產品。
本期嘉賓介紹
楊秀嶺
男,1968年1月生,博士學位,副主任藥師。兼任中國藥理學會河北省藥理學會會員。1990年7月畢業于河北醫學院藥學系并在第二醫院工作至今。1998年獲碩士學位,2003年7月~2006年7月在河北醫科大學攻讀藥理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臨床藥學工作以及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和有效成分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發表論文30余篇,主持完成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課題1項,作為主研人之一完成依托泊苷白蛋白微球的研究并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參編著作4部。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河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