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骨盆不正的現象,骨盆不正會體現在很多的方面,比如人的腿型也跟骨盆不正有關。當然,骨盆不正是需要糾正的。下面就讓我們的王福印專家來講講骨盆不正要怎么來進行矯正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河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骨盆脊椎不正的自我矯正方法
我們人體的體型應該是左右對稱的,但是因為人們的生活習慣等原因會造成骨盆不正的現象。
人的骨盆若前后左右不正,則脊椎歪斜。具體表現為,胯一側垂直向外凸凹,左右前傾后錯;肩也前傾后錯,多見一肩高一肩低;頭頸不正——是個“歪腦”,體態不端的人比比皆是。
經絡不通,氣血不暢,皮下組織淤滯有結節,產生隱痛和按痛的至理淺說,已經普遍被人們所接受。
人體骨盆不正對我們身體的氣血運行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但是很多人都不是很重視。
在博主“十字貼墻”(雙腳并攏,腿肚、屁股蛋、肩,下顎微收后腦勺貼墻,雙臂反掌水平貼墻)方法的基礎上,可以演變出以下三個體療矯正動作。
一、“十字貼墻轉頭頸”
1、動作:“十字貼墻”后,后腦勺不離墻;水平左右緩慢轉動頭頸;向墻體左右后上方斜轉頭頸,眼隨行斜眼視墻后上方。
2、體療效果:拉伸頸肌、頸筋等軟組織,化解“頸筋結”,矯正外腦等不適癥。
二、“十字貼墻直臂擺”
1、貼在墻上以后,兩個手臂要伸直,始終緊貼著墻壁站立。
2、體療效果:拉伸、“擠壓”肩甲肩肌,舒緩胸椎及相關部位的軟組織,矯正雙肩前傾后錯及水平傾斜等不適癥。
三、“十字貼墻直臂拎”
1、輔助器材:啞鈴或帶手柄加入適當水的容器。
2、動作:“十字貼墻”后,后腦勺不離墻;左臂水平抬起,右臂拎輔助器材自然下垂,左右臂呈直角定住始終保持直角,緩慢向右沿墻體擺動上肢體,將胯盡力向左側外凸,再緩慢返回起勢。在做另側時,動作反之。
3、體療效果:拉伸肩肌,兩肋與腰胯側肌、經筋,舒緩胸椎、腰椎及相關部位的軟組織,在矯正雙肩前傾后錯及水平傾斜等不適癥的同時,著重矯正骨盆、腰胯歪斜。
提示:對骨盆、胯外凸一側可以加大動作的數量,以利提高矯正效力。
四、注意事項
1、運動著裝要寬松,保暖;
2、體療前要做好運動預備熱身動作;
3、要選“暖墻”即隔間的墻體,忌在陰涼的外墻做此運動;
4、動作要舒緩,要與呼吸配合好。原則,做舒展的動作時——吸氣,開始返回起勢時——呼氣。兩次呼吸之間略做間歇屏氣。吸要吸足,呼要吐盡。
5、要循序漸進,待肢體“經筋群”逐步拉伸舒展后,再把動作做得更加極致。
本期嘉賓介紹
王福印
男,中醫軟性正骨--運動平衡復位療法創始人;中醫養生、美容及亞健康調理 專家;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足部按摩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福巖軒平衡運動醫學研究中心醫學顧問。
人物履歷
從事中醫保健、臨床正骨推拿和足部反射學的研究三十余年。一九七零年參軍入伍,在部隊工作近三十年,曾為國家領導人及軍內首長擔任保健醫師,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
八十年代中期曾師從天津民間正骨奇人“孟奶奶”,學習民間獨特的正骨手法,并于八九年又師從于中國正骨名醫,被譽為“正骨圣手”的羅有明大師,學習羅氏正骨手法,后經自己多年臨床研究和實踐,獨創了具有民間特色的中醫正骨——運動平衡復位療法。
九十年代初期,致力于足部反射學的臨床應用與研究,曾參與編著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足部按摩師》國家標準,并曾擔任中華預防醫學會足部健康法專業委員會常委,現任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足部按摩專業委員會委員,其多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及中華理療雜志發表,并多次到國內外講學及學術交流。
2000年開始,為國內外的中醫學院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職業技能培訓班進行授課講學,并給各地的中醫養生機構進行傳授技能和培訓,為國內外患者及亞健康人群調理了上萬人次,受益者無數,其獨特的運動平衡復位療法,深受各地中醫養生和美容保健機構的歡迎。曾兩次被中國中醫藥報報道和介紹,并受到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及捷克國家電視臺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