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有著趴在桌上午休的習慣,其實這些不好的習慣是導致很多孩子脊柱側彎癥狀發生的主要原因。很多的家長因為忙于工作可能會忽略了孩子平時的一些習慣,對于孩子的一些身體的癥狀也不適很了解。
脊柱側彎對于現在很多的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困擾。但是對于現在的醫學來說脊柱側彎是可以通過手術來進行治療的,而且手術后孩子還是可以變高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
專家介紹,目前脊柱側彎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定期隨訪、支具治療、手法復位治療和手術治療。有的家長發現孩子的脊柱輕度側彎,就急匆匆地帶孩子來醫院要求馬上手術,生怕耽誤時間,這對不對呢?李志忠肯定了家長應該對此早發現早就醫,但是他同時指出,手術不能倉促,需要綜合考慮脊柱畸形時的年齡、畸形進展速度、側凸的度數、身體發育程度、外觀畸形、軀干平衡、月經史、第二性征等因素。一般來說,手術在青春發育期后為適宜,女孩為12~13歲,男孩為14~15歲。其實,脊柱側彎多數情況下是一種良性病變,發展比較緩慢,絕大多數可擇期手術治療,可等孩子放暑假、寒假時進行手術,經過術后數月的康復可以繼續上學,以免耽誤孩子的學習。
80%脊柱側彎難查病因
“脊柱側彎絕大多數發病在青少年時期,而且側彎角度越大,女孩的比例越高。”泉州南方醫院專家介紹,脊柱側彎在青少年中的發病率在1.1%~15.5%,世界各地區的發病率差異很大,在中國約為3.5%~5.5%。就性別而言,側彎越嚴重,則女性比例越高,側彎5度者男女比例約為1∶1,側彎10度者約為1∶2,側彎20度者約為1∶5,如果側彎達30度以上,男女比例約為1∶10。
當從背后觀察正常的脊柱時,背后的形態是直的,而且軀干雙側是對稱的。正常的脊柱是有一定的弧度的,比如一定度數的頸前凸、胸后凸和腰前凸,它們對維持骨盆以上軀干的平衡性是非常必要的。李志忠指出,脊柱側彎指的是“S”型脊柱,即脊柱的某些節段偏離身體正常的正面軸線,不是正常的一定角度的前后凸,而是側凸及旋轉畸形。
在脊柱側彎的病例中,除了少數是由于外傷、腫瘤、結核等導致,大概有80%還不能發現具體的病因,這類沒有任何先天性脊柱異常、神經肌肉或骨骼異常的脊柱側彎,稱之為特發性脊柱側彎。這類側彎在青春期女性中間比較常見,發病原因至今不明,醫學界有神經肌肉學說、脊柱結構學說、內分泌學說、姿勢平衡及遺傳因素等不同病因解釋。不過,專家特別指出,“現在中小學生的書包太大、太重,現在的學生課本、參考書都是裝幀精美的彩頁書,一個書包動輒十幾斤,經常背這樣的書包不利于青春期孩子骨骼尤其是脊柱的發育生長。”
專家還建議脊柱側彎患者經常吊吊單杠,利用自身重力拉伸脊柱,甚至可以在腿部綁上沙包,這對側彎加重能起到抑制作用。同時,治療效果一般跟病人就診時機有很大關系,早期治療甚至能夠完全將畸形矯正,恢復到正常狀態,如果治療晚,待患者青春期發育結束,骨骼比較僵硬,效果可能欠理想。他還談到,因為脊柱側彎不同程度地影響患者身高,所以在手術后,患者身高一般都會有2~5厘米的增長。
貧困患者可申請愛心資助
脊柱側彎矯形手術費用昂貴,平均一例手術花費5萬元~10萬元。為幫助貧困家庭患兒的治療,自2006年開始,在中華慈善總會的組織管理下,某醫療器械公司計劃每年捐贈500萬元以上的脊柱內固定材料,用于100例以上的貧困兒童脊柱側彎矯形。
結語:脊柱側彎的治療是很麻煩,其實大家只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那么這些癥狀是根本不會發生的,所以孩子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家長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一定要多加的關心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