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是一項很好的有氧運動,游泳的好處有很多,不僅可以快速的幫助人們消耗身體里多余的脂肪,還能夠達到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的效果,自由泳、蛙泳都是我們常見的游泳方式,那么游泳項目還有哪些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關于游泳的運動常識。
自由泳
自由泳是眾多游泳項目中的一種。在1896年的第1屆奧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自由泳方式不受任何姿勢的限制,其中爬泳的速度是快的,所以它就成為自由泳的唯一姿勢。
爬泳動作像爬行,即雙臂輪流劃水和兩腿上下交替打水。這種姿勢結構合理,阻力小,速度均勻,是目前世界上快、省力的一種游泳姿勢。
自由泳實用性強,在奧運會游泳比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奧運會自由泳項目男子有50米、100米、200米、400米、1500米、4×100米接力、4×200米接力7項;女子有5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4×100米接力6項。
自由泳的項目在所有的游泳項目31項中占據13項,且混合泳和混合泳接力中也是包括自由泳的,因此自由泳往往被看作是一個衡量選手游泳水平的標志。
自由泳的基本技術特點是,人體俯臥水中,頭肩稍高于水面,游進時軀干繞身體縱軸適當左右滾動,兩臂輪流劃水推動身體前進。手入水后劃水路線呈S形,呼吸與劃水動作協調。當臂用力劃水時,利用水流在頭兩側形成的波谷吸氣。
50年代以前,游泳運動員都非常重視兩腿打水的作用,一般都是兩臂輪流劃水1次就打腿6次。后來科研材料證明打腿的能量消耗比劃臂大得多,而推動身體前進的動力主要來自臂部的劃水動作。
因此以臂為主的現代自由泳技術重視臂的劃水動作和兩臂的配合,打腿動作在長距離游泳中已減少為2次或4次。但在短距離游泳中多數運動員仍然是打腿6次。
蛙泳
蛙泳是一種傳統的游泳方式。據記載,在2000~4000年前的中國、羅馬就有類似的泳式。在1875年8月24日游泳選手采用的蛙泳姿勢橫渡了英吉利海峽,用時21小時45分。
19世紀初蛙泳是第一種在游泳比賽中被采用的姿式。但由于蛙泳速度慢,在比賽中相繼又出現了側泳、爬泳、采用蛙泳的人越來越少。直到1904年第3屆奧運會時才把蛙泳與其他姿式分開。
1924~1936年期間,蛙泳大的革新是劃水動作結束后兩臂不再從水中前移,改為由空中移臂但仍采用蛙泳蹬夾腿的動作,出現了蛙泳的變形——蝶泳。
1936年國際業余游泳聯合會對蛙泳規則作了補充,允許在蛙泳比賽中采用蝶泳技術,于是蝶泳取代了蛙泳。在1948年第14屆奧運會上,200米蛙泳決賽只有一人采用蛙泳。而1952年第15屆奧運會的蛙泳比賽中,全部運動員都采用蝶泳技術。
于是國際業余游泳聯合會決定將蝶泳從蛙泳項目中分出來。從1956年第16屆奧運會起將蝶泳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規則還允許蛙泳可以在水中潛游,由于在水下游進不受波浪阻力影響,水平姿式好,阻力小,速度比水面蛙泳快。
于是在1956年第16屆奧運會上,幾乎所有蛙泳運動員都以長劃臂的潛水蛙泳參加比賽。日本運動員以2′34″7的成績創造200米蛙泳世界紀錄。
第16屆奧運會后,國際業余游泳聯合會重新修改了蛙泳規則,取消潛水蛙泳,只允許在出發和轉身后做一次長劃水的潛泳動作,然后每個動作頭部都要露出水面。
于是水面蛙泳技術又得以恢復發展,并重新規定了蛙泳世界紀錄的標準。如男子100米蛙泳為1′13″0。1957年中國運動員以1′11″7的成績首先打破了該紀錄。從此以后又出現了寬劃臂和窄劃臂的蛙泳技術。
蝶泳
游泳項目之一。從蛙泳發展而來,在4種競技游泳姿勢中是后發展起來的。1956年第16屆奧運會開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因游泳動作狀似蝴蝶,故稱蝶泳。
蝶泳與蛙泳分開后,蝶泳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近10余年來蝶泳技術都是兩臂同時劃一次,打水兩次。這種游法以1972年第20屆奧運會100米、200米蝶泳世界紀錄創造者的蝶泳技術為代表。蝶泳時,身體俯臥在水中,依靠兩臂強有力的劃水和腿的波浪形打水動作推動身體前進,沒有固定的身體姿勢。
①軀干和腿的動作
打腿時兩腳自然并攏,以腰腹發力,壓肩提臀,帶動腿向后下方作鞭狀打水動作。屈膝向下打水時稍提臀收腹,打腿結束時膝關節伸直。向上打水時稍挺腹主要是用力向下打水,上下動作的幅度兩腳約距40~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