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脛骨前肌
雙膝跪地,腳面貼向地板,上身挺直,臀部坐于腳后跟上,感覺小腿前部得到拉伸,維持15~30秒。然后挺起上身,使踝關節放松,幾秒鐘后繼續下一次拉伸。在戶外的情況下,可以向前抬起一條腿,膝關節伸直,收縮腓腸肌,使腳面盡可能繃直,感覺到小腿前面被拉緊了,維持15~30秒。換腿繼續。兩腿輪流練習。
跑步后之后多久吃飯,要看你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大的入快跑、長跑,建議運動后1-2小時在吃飯,低強度的慢跑,可以在半個小時之后進食。
慢跑注意事項
1、不能空腹、也不能吃的太飽去跑步,佳的跑步時間是飯后2小時之后。
2、跑步是好提前三十分鐘喝點水,適量的喝點有助于消化的運動型飲料水也行。
3、在我們進行慢跑時一定要注意不要一下子加太大的量,這樣不但身體接受不了,還沒有效果,一定要循序漸進,每天加一點量,逐步把運動量加起來,但進行跑步的時間也不能太短,第一天跑步建議不要低于20分鐘,以后每天慢慢加碼,但每天不能加太多,建議可以每天增加5分鐘,如果感覺太累,走路也可以。
4、跑步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就是堅持,只有長期堅持,不氣餒,才能達到效果。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話,那你之前跑步所流的汗水全部都白流了。如果時間不允許每天跑步,每周的跑步時間不能少于3次,好就是隔一天跑一次。
下面七個常見跑步犯錯的地方
1.大步跑。大步跑使肌肉處在拉伸而效率不高的狀態下,導致足部在膝蓋前方著地,從而產生制動作用。你會感覺好像著地很沉重,足部在膝蓋前方擊打地面。
2.浪費體力的動作過多的上下運動浪費體力。大的原因是抬膝過高或步幅太小。你會感覺好像在原地跑,而不是向前跑,因而可能出現小腿肚子繃緊或受傷的問題。在軀干前交叉擺臂,牽制了向前的動作,則又是一個浪費體力的例子。
3.足弓過度內壓,這使支撐足弓的肌肉承受額外應力,反過來牽拉附于脛骨內側的肌肉。于是膝蓋內旋,變得緊張。臀肌由于膝蓋內旋而處在效率不高的狀態,引起髖屈肌和背部緊張和骨盆傾斜。
4.坐在臀部上。這種姿勢是盆骨前傾、臀部后縮,這樣會減少后腿腱和臀肌的力量。這常常是關鍵肌肉不夠強健、骨盆調整狀況較差以及髖屈肌緊張所造成的,不過跑步過程中的疲勞也會引起這種姿勢。這會導致許多背部和臀部疾患。
5.腳掌過于外翻腳掌不是過于內旋,而是內旋不夠,停留在外緣。這削弱了腳掌吸收沖擊力的能力,增加了應力性骨折的風險。
6.髖關節驅動不夠,過多依賴四頭肌(大腿前肌)和髖屈肌,而不是利用后腿腱(大腿后肌)和臀部,會減小步幅的距離,削弱步幅的力量。應盡力前擺和后擺。
7.髖部下沉,這使足部落地方法不當,可能導致下腰及腿部外側的疾患。
結語:相信大家閱讀過上文之后對自己以后的跑步已經有了更好的規劃了,跑步不僅需要做運動前的熱身,運動之后還要對自己的肌肉進行放松拉伸。上文也為大家講解了一些注意事項,大家在運動時要注意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