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一項長跑比賽項目中的一種,它考驗的是人們的耐力與堅持。以自己舒適的跑步速度來跑完一段很長很長的路程。選手們經常會進行一些馬拉松訓練來提高自己的水平,那么馬拉松訓練方法又有哪些呢?馬拉松的來歷是什么呢?下面跟著我一起來了解吧。
在馬拉松訓練中常常會發生,運動過后身體簡直不能動彈,出現渾身酸痛的現象。原因可總結為以下三點。
1. 訓練量不足
訓練中高的周里程沒有超過50公里。
2. 訓練天數不足
一周多能跑個3天,偶爾跑個4次就要謝天謝地了。
3. 過于強調
一到周末的時候自己就加強的訓練。
以上的三種情形都是因為自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原因,身體沒有得到較好的訓練,要么不運動,要么就拼命運動。身體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因為有傷,訓練就開始不正常了,跑跑停停,各種借口,把訓練中常犯的錯誤都來上一遍,然后就站在起跑線上了,你也可以想象得到當跑至30多公里時的抽筋、撞墻的畫面。
要想馬拉松比賽輕松愉悅地跑完,刻苦訓練必不可少(天賦跑者除外,相信我,這種人極少極少),但要想訓練完全控制避免受傷也許是不現實的,所以對于新手而言,好的系統性訓練計劃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本文今天主要是總結一些馬拉松的訓練計劃與各位分享一下。
說到做計劃,無非是根據自身需求和局限,結合不同的訓練科目,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就可以拼湊出來的事情。
馬拉松的訓練計劃,特別是新手的,往往大多如此。身體在每次訓練前都是有點疲勞的,你別指望在一個訓練周期里可以取得徹底的恢復,但是只有通過這樣長期的訓練,你才可以做到心理和生理上都能適應跑馬的后半程。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有以下5個原則
原則1:上量
你需要適合的里程,因為備戰的是全程馬拉松,把42.195公里乘以2-3倍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每周訓練量,即80-125K,不過對于新手而言可以適當放寬,但60-80K是低下限了。
也許80公里在一開始看上去是那么遙遙不可及,但你需要關注的是當下、是自信、是循序漸進、是要有策略有頭腦地去累里程,幾個月后也許你會因為自己輕松拿下一周80K而感到驚喜和欣慰。
原則2:平衡
雖然專項指標不是只有通過專項訓練才能提高,但還是建議各種訓練都要做,沒有一項訓練課是起主導作用的。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市面上很多現成計劃把長距離LSD作為計劃里的重中之重。
而往往正是這個盲目的周日LSD也許會影響到你身體的恢復,進而影響到下一個周二的強度課,從而導致訓練一直無法系統起來。所以各種訓練都要做,但要合理安排,讓自己的身體機能圍繞著跑馬所需而變得更為平衡。
原則3:強度適宜
如前一點所述,如果某一次的訓練強度過大,很有可能會導致身體疲勞,從而進一步影響到你周里程計劃達成的可能性。
新手在剛開始的時候往往總是關心自己如何能夠跑地更快,計劃上雖然安排的是輕松的跑,但硬是把速度逐漸提快,這些訓練基本上是達不到所期望的效果。
所以還是應該嚴格按照制訂的各項配速來執行,保證各種負荷對身體都是適宜的,這也意味著制訂正確配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