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健身注意事項
健身就要補水
糖尿病患者在健身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汗,而出汗就會丟失水分。每次健身時間達1小時者,要注意補水,少量多次飲水為佳。
如果預期健身時間達1小時,好事先補水,以免脫水后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超過2小時的健身還要考慮加餐,以免肝臟和肌肉中的糖原消耗過大后,產生低血糖。
健身間歇時間別太長
健身停止后60小時,曾經的健身帶來的一系列血糖和血脂的有利變化,包括胰島素敏感性的改善都會消失,因此為了控制餐后血糖,好每天健身,甚至每餐后健身(多數都是低強度健身)。
糖尿病患者的有氧健身每周至少5天以上,每次間隔不超過兩天。力量練習每周至少3天,隔天做1次。柔韌性健身好天天做。
知道何時監測尿酮體
如果你是1型糖尿病患者,且健身前血糖達13.9mmol/L,此時需要監測尿酮體。如果酮體比較多,就不要健身。
酮體意味著身體內的胰島素水平很低,如果健身將會產生更多的酮體。酮體會增加血液的酸性,大量酮體的產生將會打破體內的化學平衡,甚至導致酮癥酸中毒,直接威脅生命。一定要等到酮體消失后再健身。
警惕低血糖的發生
健身過程中,肌肉會消耗體內的葡萄糖,同時,胰島素的敏感性得到增強,雙重作用,導致健身后血糖降低。
如果你注射胰島素或服用口服降糖藥,在健身過程中或健身后都可能發生低血糖,低血糖可以發生在健身后的2~12小時內,甚至在24小時內。健身強度越大,持續時間越長,需要警惕發生低血糖的時間范圍就越大。
患糖尿病謹慎快跑
快跑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使體內儲存的脂肪(特別是腹部脂肪和內臟脂肪)得到更大程度的釋放,并通過肌肉健身消耗掉。
但糖尿病患者快跑時心率可上升,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會刺激內分泌器官,釋放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并刺激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猛然升高。經常處于血糖升高、波動的情況,糖尿病患者更易損傷心、腦、腎等器官,出現并發癥。
快走更適合糖尿病患者
首先它不像散步、太極拳(尤其是動作不到位)等,因健身強度不夠而達不到健身的目的。
英國心臟基金會高級心臟護理專家莫林·塔爾博特指出,只有能夠讓我們身體發熱或呼吸加快的健身才更有益身體健康。
2010中國糖尿病指南及2012ADA糖尿病臨床實用指南均推薦糖尿病患者每周進行至少150min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體力活動(50%-70%大心率)。顯然,散步和不熟練的太極拳都不能達到中等強度的要求。
而快走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加快新陳代謝,減輕體重,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藥物的使用劑量,更加平穩的控制血糖。
其次,“快走”不像快跑、打球、游泳等健身,因過于激烈或技術要求高而不適宜所有糖尿病患者。
而糖尿病患者又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多數病人平時疏于健身,體型肥胖,心肺功能差,血糖不穩定,還可能伴有心血管病、腎病及眼病等,高強度健身是極有可能導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心肌梗死、腦梗死、身體損傷等意外情況發生的。
所以,“快走”不管是從健身方式的便捷性、健身強度的合理性及維護健康的有效性等方面來說,都是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的。
結語:看完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對于糖尿病人是否能夠健身已經理解的差不多了吧,糖尿病患者可以進行適當的健身活動,但是一定要注意健身的量,適可為止,大家完全可以參照上面所給的方法和注意要點來做。后小編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