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打、快變 互相促進
世界排壇的戰術風格,多年來形成了以快速多變為主體的亞洲中國排球型和以高打強攻為主體的歐洲型兩種主要的不同風格。隨著國際交流的加強和技術戰術的發展,兩種風格不斷取長補短,相互為用,逐步縮小彼此之間的差別,趨向于互相揉合,結合運用。有些隊還根據自己的具體條件在繼承發揚原有特長的基礎上,學習新的打法,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亞洲型的隊在繼承發展快變打法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強攻突破能力。歐洲型的隊在不斷提高強攻水平的同時,積極吸取快攻的打法。從排球技術的發展趨向看,單純依靠高度和力量,或單純仰賴快速和技巧,都難以戰勝強大的對手。中國的強隊都從自己的條件出發,吸取各國之長,堅持把高度與速度、強攻與快變結合起來,并發展各自的獨特打法。
身高彈跳不斷增長,扣攔矛盾更加突出 隨著規則的修改和技術的發展,高度因素已成為當前世界強隊必須具備的一個重要條件。高度因素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身高手長。從1980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排球賽看,世界強隊,女排平均身高都在1.77米左右,一般都擁有4~5名1.80米以上的隊員;男排平均身高都在1.92米以上。1.94米以上的高大隊員,各隊均有7~9名,一些身材較矮的隊也正在極力物色高大選手進行培養。二是彈跳高度。各隊都極重視專項彈跳力的訓練與提高。作為世界優秀排球運動員,女排摸高一般都在3.05米以上,高者可達3.30米左右,男排摸高一般都在3.50米以上,高者可達3.76米。
隊員的高度增加和進攻能力加強,加劇了網上扣攔的對抗。現代排球比賽的勝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全面技術基礎上的網上爭奪能力,扣球和攔網是比賽得分的重要手段。沒有強大的攻勢和嚴密的攔網與防守,單靠后排防守是頂不住進攻、贏不了球的。
進攻戰術 快高又多變
當前,世界排球進攻戰術發展很快,正在向著高度加速度、強攻加快攻、力量加技巧、前沿加縱深的方向發展,主要表現為:①在積極跑動、交叉掩護和突然變化中實現戰術配合,以期引起對方防守判斷的錯誤,造成以多打少的有利局面。在這方面亞洲一些隊掌握得比較熟練。②打破主攻與副攻機械分工的格局,主攻和副攻互相掩護進行突破,以加強全面進攻的能力,豐富戰術的內容,適應各種復雜的情況。③在反攻中不失時機地運用快速多變戰術在對方布防未定、立足未穩的情況下,實行突襲。④在網的前沿組織高點或遠網的進攻,以避開對方的嚴密攔網。⑤結合前排進攻掩護,從后排縱深地帶發動攻擊,組成多種配套的立體戰術,以突破對方的嚴密攔網。⑥重視在集體戰術配合下的個人戰術運用,如采用兩線分化(直線或斜線扣球)、平扣后區、轉手轉腕、打手出界和高點吊球等技巧,以加強突破能力。
防守戰術 靈活多樣
排球矢量圖世界強隊在加強進攻的同時,都十分注重防守的訓練與提高。隨著進攻的發展,在防守戰術上都注意運用比較靈活多樣的形式,打破過去清一色的“邊跟進”防守的格局。其原則是:根據本隊的實際情況和對手的進攻特點,合理地組織防守力量,并從有利于本方組織反攻來部署防守。日本女排根據不同輪次采用“邊跟進”或“心跟進”防守。蘇聯男排把兩種防守形式揉合運用,即6號位隊員根據判斷決定進退,1號位或5號位隊員則根據6號位隊員的進退相機補位。中國隊是根據來球的具體情況,采用放大“馬蹄形”或縮小“馬蹄形”防守,以及相機運用不攔后撤或內撤等。實力相當的強隊比賽,網上對抗非常激烈,1場比賽有時打 3小時,有時為爭奪1次發球權或爭奪1分,往往要激戰10多個回合。激烈的爭奪,使各項技術大都既能得分,又能失分,從這個意義上講都具有攻防兩重性。因此,在比賽時,對集體的協同配合,對每個隊員全面掌握攻防技術和發展個人獨特技巧以及培養頑強的作風等方面的要求都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