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排球知識簡介
如何看待趣味排球?有哪些具體的玩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1.媽媽排球
媽媽排球開始于日本的名古屋,因參加者多為孩子的媽媽而得名。比賽分7個組別,采用淘汰制,得分不受發球限制,類似乒乓球比賽。1979年6月名古屋市媽媽隊訪問我國,介紹和表演了這種娛樂排球,上場表演的隊員中還有一位是82歲的已有6個孫子的媽媽的媽媽。從此,媽媽排球在我國也逐漸開展起來。1987年5月在上海舉辦了全國首屆媽媽排球邀請賽,江蘇、山東、上海、國家體委4支媽媽隊參加了比賽。
2.小排球
和媽媽排球相呼應,小排球活動在世界各國普遍得到開展。小排球好就好在小字上,球小,僅重190克, 是大排球的70%。人小,在日本,小學四年級開始打膠合小排球;在俄羅斯,9-10歲的三年級學生學習小排球;在我國,12歲以下編為業體校一個組別,開始學習小排球;1983年5月于法國的布瓦塞隆宮成立了歐洲小排球委員會,對12歲以下兒童傳授排球。
3.墻排球
墻排球是近年在美國比較流行的一種娛樂性健身排球。它是在長12.19米,寬6.10米,頂高6.10米的墻球場地上架起高2.13米的網,采用三打三、二打二或四打四的形式,打法和普通排球一樣,但可以利用墻的反彈,只要球不落地就可繼續打。這種健身排球對人的反應和技術技巧要求較高,玩起來精彩有趣。1987年2月中國男排訪美時,鄒志華、余有為教練和劉軍翻譯3人就曾同美國男排教練鄧菲、路迪、沙托在德克薩斯州的阿馬雷諾市進行了一場墻排球比賽,結果中方3人以3:0獲勝,但賽后他們渾身的酸痛也持續了四五天,由此可見墻排球的健身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