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舞之牛仔舞
牛仔舞,又稱為捷舞。拉丁舞項目之一,用J表示。牛仔舞原是美國西部牛仔跳的一種踢踏舞,盛行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士兵將牛仔舞帶到了英國,由于戰爭的影響,人們及時行樂的情緒高漲,致使牛仔舞發展到了瘋狂的地步。
牛仔舞起源于美國,是由一種叫“吉特巴”的舞蹈發展而來,牛仔舞剔除了“吉特巴”中所有的難度動作,增加了一些技巧。
早對牛仔舞的記載是由倫敦舞蹈教師 VictorSilvester于1944年在歐洲出版的一本介紹牛仔舞的書。波普,搖滾,美國搖擺舞都對牛仔舞有著一定的影響。牛仔舞是
一種節奏快,耗體力的舞。在比賽中牛仔舞之所以被安排在后跳是因為選手們必須讓觀眾覺得,在跳了前四個舞之后他們仍不覺得累,還能很投入地迎接新的挑戰。
風格特點
牛仔源于美國黑人舞蹈,是一種節奏快,耗體力的舞種。二次大戰由美國水兵傳播。
旋律歡快,強烈跳躍,節奏為4/4拍,每分鐘42~44小節、六拍跳八步。由基本舞步踏步、并合步,結合跳躍、旋轉等動作組合而成。
要求腳掌踏地,腰和胯部作鐘擺式擺動。特點是舞步敏捷、跳躍,舞姿輕松、熱情、歡快。
源于美國,原是美國西部牛仔跳的踢踏舞,50年代爵士樂的流行,加速和完善了這種舞蹈,但風格上還保持美國西部牛仔剛健、浪漫、豪爽的氣派。
兩種不同風格跳法
牛仔舞在中國的牛仔教學中,牛仔有兩種風格明顯不同的教法,技巧有很大差別,跳出來的感覺完全不同。
這是拉丁舞比早一個階段更看重的技巧
吊著一根棍子,左右搖擺,加了一點腿部的彈跳。
而西方國家很多選手則更注意彈跳的高度和速度感,這就需要舞者表現出很強的身體控制能力,在速度和幅度上,這樣牛仔會看起來更歡快而迅速。這是比較推崇的一種風格
說到哪種方法更適合業余學習者,我想第一種比較早期的加大擺蕩的方式可能更受歡迎。
不過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練習基本步伐時采用第二種方法,這對于體力的提高會有很快的促進,并且能有效減少脂肪,使人的身體更輕盈。
而樂曲稍緩和時加大表現力,此時可以加大擺蕩,也就是說兩種方式相結合。
舞蹈基礎
要點一
牛仔舞的彈性不在于往上跳,而在于產生“自由落體”般的下降產生的彈性。
牛仔舞的彈性不是向上彈,而是向下。要點二:牛仔舞的重拍在雙數,跟桑巴一樣。
要點三
彈性基本步的重拍表現在下降后的撐起,而不是下降的過程。
要點四
在點腳的時候,點的那只腳是動力腳,他不支撐重心,所以不要讓他去
牛仔舞借力,我們要讓支撐腳直立,再產生自由落體式的下降,然后迅速撐起來,完成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