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歐洲大陸運動訓練水平不能迅速提高的原因之一在于,不少有影響的運動家認為,業余運動是促進身體健康,增強體力,消磨時光的手段;運動團體只不過是一種新型的社交場所,因而訓練的目的只限于增強人的舒適感、靈巧性和力量,其內容也只涉及與生活作息制度相關的活動。這種訓練觀的蔓延使人們很難把注意力轉向以提高運動成績為目的的運動訓練。
只有在美國(一定程度上也包括英國在內),真正意義的運動訓練已經露頭。一天安排兩次訓練的方法已初見成效,開始在一些運動項目推行。有經驗的運動訓練指導者,如文夕普博士,已脫離了從馴馬方法中吸取經驗的老路,著手對運動員自身的能力進行探索。另外,美國人這時已經懂得根據不同運動項目本身的特點來指導和組織訓練活動,如棒球運動就因采用適合于該項目的訓練方法使擊球力量和球的旋轉性增強,從而使運動成績得以提高。
從19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經驗的、模仿的運動訓練逐步向科學訓練過渡。在這一時期,醫學、生理學,以及遺傳學等領域取得的科研成果,也開始對運動訓練發生影響。
醫學界和生理學界在肌肉和心臟方面的研究成果(1884年意大利生理學家安吉羅莫索發明的肌肉測量器、19世紀90年代心臟機能和血液循環方面的機關報發生、20世紀初血況測驗、心血管效能測定方法的問世),逐漸進入運動訓練研究領域。
德心理學家溫特的研究成果,使運動訓練者開始從新的角度——運動員的興趣(心理)來考慮訓練的安排問題。
另外,高爾登遺傳研究中關于人的特性可測定的結論、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比內和西蒙關于聯想與記憶的理論、技巧運動測定法則等問世,都為研究運動訓練過程打下了理論基礎。正是由于這些成果的運用,美國田徑研究會(19世紀90年代成立)和競技運動研究會(1907年成立)的探索才開始有了明確的方向。
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運動指導者終明白過來:要獲得優異的運動成績,不能僅憑個人經驗,也不能處處模仿,更不能讓運動員一味蠻干,而是必須在形成其運動技術的同時培養其取得好成績必備的身體素質和能力。
這種認識已經接近后來綜合訓練法和輔助訓練法的理論。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萬能運動員”的培養實踐中,綜合訓練法和輔助訓練法已逐漸被人們不太自學地加以運用:體操運動員從事足球、田徑練習,滑冰運動員參加游泳和跑步運動,摔跤運動員從事體操和田徑訓練。事實證明,后來的綜合訓練法和輔助訓練法正是從這類不自覺的訓練中開始起步的。
根據單項運動特點采取針對訓練的原則越來越受到重視。各種球類項目中,技術的作用已為許多教練員理解。初的訓練大綱已擬訂出來,并開始進行有目的的試驗。田徑運動中,由于訓練與器材和技術改進配合進行,從而創造出蹲踞式起跑法,“剪式”跳高法,直腿前伸跨欄法等新的運動技術。
教練員在運動隊中的地位已發生變化,他們不再是運動員的“陪練”,而已成為全隊技術、戰術訓練方案的擬訂者。正因為這樣,從19世紀80年代初起,一些團體開始禁止聘請職業選手作教練員,因為他們除有高超的運動技術處,缺乏提高運動成績所必須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識,也不具備擬訂全隊戰術的能力,因而已經不能勝任運動隊指導者的任務。
近代的運動團體及組織管理 近代運動團體是在近代體育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在歐洲中世紀后期運動團體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中世紀后期歐洲各地的運動團體基本上是貴族建立起來的,其成員和活動具有很強的排他性,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8世紀。如1742年成立的愛丁堡滑冰俱樂部、1787年成立的英國皇家射箭社等,都是純粹由貴族組成的運動團體。進入19世紀以后,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和都市的發展,隨著近代教育和體育的進步,近代意義上的運動團體也迅速出現。在不到100年的時間內,運動組織就經歷了從零星分散的狀態過渡到全國性綜合運動組織兩個發展階段。
由于英國戶外競技熱對世界產生的廣泛影響,19世紀50~60年代,歐洲各地都出現了各種競技運動團體。在此之前,英國以外的地方只有很少的運動俱樂部存在,例如帕烏(1814年)、漢堡(1836年)、勒阿弗爾和阿姆斯特丹(1838年)的工程師們建立起來的高爾夫球、劃船、帆船、板球俱樂部等。
19世紀后半期的運動團體廣泛出現于歐洲社會各階層。教會、準軍事組織、工廠、居民區……都建立了一些運動團體。
在運動團體大量涌現和競賽活動日益頻繁的條件下,從19世紀50年代末開始,英、美等國出現了一些全國性單項運動組織。1858年,美國成立了全國棒球聯合會,在60—80年代,英國大多數運動項目都成立了全國性的組織,如全英射箭總會(1860年)、足球協會(1963年)、曲棍球協會(1866年)、帆船協會(1875年)、自行車聯盟(1878年)、業余田徑協會(1880年)、業余拳擊協會(1880年)、業余游泳協會(1886年)、體操協會(1888年)等。比利時、德國、意大利、荷蘭、法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也陸續建立了類似的全國性運動會。
競賽活動的急劇增加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使一些運動協會感到有進一步加強合作的必要,一些國家開始創立綜合性的全國性運動聯合會。1878年美國成立的全美業余運動員協會,便是世界早的全國性組織,它后來發展為全美業余體育協會,至今仍是美國重要的組織之一。德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也先后建立了類似的體育運動組織。英國的全國性單項運動協會雖然有上百個之多,但卻一直未聯合成為綜合性的全國性運動組織。
全國性單項或綜合性運動團體的建立,促進了運動的發展。首先,它們導致了比賽規則的統一,這使人們能按照統一的方式和標準進行練習和比賽。規則是競賽發展的產物,并又反作用于競賽,使之能夠在更廣泛的基礎上進行。因此,促進運動技術按照確定方向不斷提高的動力模式形成了,促進運動交往不斷擴大所必需的交際工具出現了。這就為訓練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其次,全國性運動團體的廣泛出現,也為競技運動組織的國際化創造了條件。
直到18世紀末,各種競技運動仍處于自發進行的狀態,只要不被認為已觸及到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統治者都照例不予過問。進入19世紀以后,情況開始變化,在體操危機發生的同時,競技運動日益為人們所青睞。
先對自發的競技運動進行干預和組織的是一些學校當局,如前述英國拉格比公學校方便于19世紀前期對學校體育采用了“自治原則”。到了19世紀后半期,連歐洲某些國家政府也感到有干預競技運動發展的必要。1868年和1882年丹麥和普魯士分別頒布的關于開展游戲場運動的命令,便鼓勵學校和地方當局推行球類等團體運動。
許多國家的體育教師和校長對此也起了積極作用。如德國1874年在薩爾斯堡召開的體操教師會議就要求市政當局建造公共運動場,1885年成立的美國健康和體育協會公開要求各州對運動團體給予法律保護。
3年后紐約州通過了第一個這種法案,在90年代美國各州掀起了一個體育和運動立法的高潮。類似的情況在同期其它歐洲國家也都出現了,各國政府先后頒布了一些與發展競技運動有關的行政命令。
由于學校還是當時開展競技運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因而政府對競技運動的組織和管理逐漸成為一些國家教育行政當局的主要職能之一。如丹麥學校事條管理大臣巴爾丁弗勒在90年代就經常發出有關在公立學校中開展競技運動的指令,并在每年暑期政府主辦的體操教師講習會中,開設了以丹麥球戲、曲棍球等為內容的集體游戲課程。
盡管政府對競技運動重視了,但當時競技運動的發展尚未能使各國認為有設立專門政府部門加以管理的必要。設立專門負責體育和運動事務的政府機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