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雛形
1790年,有個法國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別愛動腦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條街道上,因為前一天下過雨,路上積了許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輛四輪馬車從身后滾滾而來,那條街比較狹窄,馬車又很寬,西夫拉克躲來躲去幸而沒有被車撞倒,還是被濺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別人看見了,替他難過,還氣得直罵,想喊那輛馬車停下,講理交涉。西夫拉克卻喃喃地說:“別喊了,別喊了,讓他們去吧。”馬車走遠了,他還呆呆地站在路邊,他在想:路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 為什么不可以把馬車的構造改一改呢?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后兩個車輪……他這樣一想,回家就動手進行設計。經過反復試驗,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造出來了。這輛早的自行車是木制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既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即使這樣,當西夫拉克騎著這輛自行車到公園兜風時,在場的人也都頗為驚異和贊嘆。
改進
1816年,在德國有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他每天從村東的這一片樹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樹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車子上,走走停停,隨心所欲,不是很瀟灑嗎?德萊斯開始制作木輪車,樣子跟西夫拉克造的差不多。不過,在前輪上加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子,以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是騎車時依然要用兩只腳,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德萊斯騎車出門試驗的時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盡管如此,他還是十分喜歡自己創作的這架“可愛的小馬自行車崽”。一次德萊斯在騎車閑逛時開過來一輛馬車,車夫嘲笑他說他的車慢,于是他就和車夫說:“你信不信我的車比你的馬車還快”于是他們兩個打了個賭。路程是從村東到村西的一個來回,結果德萊斯比車夫整整快了1個多小時。
1840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弄到了一輛破舊的“可愛的小馬崽”。他在后輪的車軸上裝上曲柄,再用連桿把曲柄和前面的腳蹬連接起來,并且前后輪都用鐵制的,前輪大,后輪小。當騎車人踩動腳蹬,車子就會自行運動起來,向前跑去。因此而被警察抓住,并處以罰款。其罪名是“野蠻騎車”。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原本職業是馬車修理匠,他們在前輪上安裝了能轉動的腳蹬板;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這樣除非騎車的技術特別高超,否則就抓不穩車把,會從車子上掉下來。他們把這輛兩輪車冠以“自行車”的雅名,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讓觀眾大開眼界。
英國的雷諾1869年的時候看了法國的自行車以后,就覺得這個太重了,而且又不方便,于是就開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車改造的更輕巧一點。他采用鋼絲輻條來拉緊車圈作為車輪;同時,利用細鋼棒來制成車架,車子的前輪比較大,但是后輪較小。這樣就使得自行車自身的重量減小了一些。
現代雛形
真正具有現代形式的自行車是在1874年誕生的。英國人羅松在1874年的一年時間里,別出心裁地在自行車上裝上了鏈條和鏈輪,用后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但仍然是前輪大,后輪小,看起來不夠協調,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