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是生活中簡單的鍛煉方法,它可以緩解壓力,鍛煉身體等等,有很多的好處,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解一些特別的散步方法,讓你散步散的更健康,想知道散步方法的朋友們,看過來吧!
日常的散步,大家都感覺很單調,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套新穎的散步方式,為散步加點難度,讓身體獲得更多的健康,一起來瞧瞧吧!
其實散步也是有講究的,膝關節是分泌滑液的,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老年人所產生的滑液較少,從而導致膝關節變脆。有骨質增生的老年人特別要注意,鍛煉時蹲起動作不要過量,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散步時要穿一雙舒適的鞋子,還要選擇有陽光的天氣散步,早晨不要過早,等太陽出來后再去散步,并且在散步前后各喝1杯水,避免脫水;在散步期間或散步后進行伸展運動,會有錦上添花的鍛煉效果;避免劇烈的運動,時間不要過長,老年人一般的散步時間在40分鐘內合適。
集中注意力
散步時,要將注意力集中在腳底的涌泉穴,如果感覺到腳底微微發熱,效果好,這有助于改善神經衰弱、失眠等癥狀。此外,老年人走路時還要隨時關注周圍環境,不要漫不經心,以免摔倒受傷。
負重走
出門的時候,從家里面帶出兩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子當做啞鈴,然后一手一個,保持雙手重量一致,這樣對老年人訓練平衡有很大的好處。
輕拍雙臂、輕揉耳朵
張弛建議,老年人在散步時前后拍掌、敲打身體兩側膽經,輕揉耳朵、輕拍雙臂都是很好的輔助動作,可以促進經絡暢通,氣血調和。
爬坡走
與在平地上散步相比,爬坡走能更多的鍛煉到背部、臀部和大腿肌肉。爬坡走15分鐘,然后又以相同時間回到了起點,就相當于行走了3.2公里。但老年人好不要嘗試過大的坡,以免膝關節受損。
延長步幅
散步時加大步幅,可以使腿窩和臀部多用力,燃燒掉更多的熱量。
不斷調整散步速度
這意味著在散步過程中可以小跑一段,然后再恢復到散步的狀態,循環進行。變速走,能夠調動更多的肌肉參與到鍛煉過程中,更好地鍛煉心肺功能。
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那么飯后到底要不要走一下呢?下面就和大家講解一下晚飯后散步的好處和一些散步的注意事項,來看看吧!
午飯后坐一坐
中醫認為,人在上午的氣血運化都屬陽氣,到午時開始生陰,即手少陰心經旺,是養心的時間。午時靜坐片刻對于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且有助于推動血液運行,間接起到養神、養氣、養筋的作用。
晚飯后散散步
晚飯后散步的意義也很大,忙了一天,晚飯后散步,輕松一下,對身體大有好處,但放下筷子就走的習慣卻并不可取。因為,吃進去的食物需要在胃里停留一段時間,從容地與幫助消化吸收的胃液相混合,然后再緩緩地從胃里排出,進入十二指腸。進食后馬上站起來走路,無疑會給胃憑空增加許多緊張因素,破壞正常的工作程序。
適當的飯后休息對身體有好處
飯后休息10—15分鐘后再開始散步才能起到保健作用。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飯后走動的時間可以從10-30分鐘中選擇。體弱、年邁的人可以少走一些,避免感覺勞累,增加心臟的負擔;平時缺乏運動、體重超標、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則適合多走一些。總之,“午飯后要坐,晚飯后要走”,長期堅持,必會有益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