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宮內感染,又稱先天性感染或母嬰傳播疾病,是指孕婦在妊娠期間受到感染而引起胎兒的宮內感染。
宮內感染的途徑
1、致病微生物經胎盤垂直傳播給胎兒;
2、孕婦下生殖道致病微生物的逆行擴散;
3、胎兒分娩時的圍產期感染。
常見的感染病種
1、風疹病毒感染(Rubella virusin-fection)
發生率為新生兒宮內感染率4.14%,引起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心肌炎、小頭、肝脾腫大、黃疸、智力遲鈍……;
2、巨細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發生率為孕婦原發感染率1%~3%,新生兒1/3000~5000;引起小頭、失明、癲癇、耳聾、肝脾腫大、黃疸、智力遲鈍、溶血性貧血……;
3、單純皰疹病毒感染(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發生率孕婦2.5%,新生兒1/5千~2萬 ;引起小頭、小眼、脈絡膜視網膜炎、晶狀體混濁、心臟異常、短指(趾)、神經精神障礙……;
4、弓形體病(Toxo-plasmosis)
發生率新生兒1/5百~2萬 ;引起腦積水、腦鈣化灶、脈絡膜視網膜炎、精神運動障礙……;
5、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
發生率乙肝嬰兒受染率為46.5%~100%;引起可引起胎兒流產、早產、死產及新生兒窒息,乙型肝炎易于使嬰兒成為病毒攜帶者。
相關知識
據國內外調查,有3%~8%的新生兒受到母源性細菌、病毒及原蟲的感染。以此估計,全國每年將有70~160多萬新生兒受到先天性感染的危害。
據衛生部的統計材料表明,我國約有1.2億乙肝病毒攜帶者,有40%的孕婦乙肝病毒攜帶者可將病毒傳給胎兒。
此外,國內調查發現,我國新生兒中巨細胞病毒和弓形蟲的感染率都高達1%~2%。目前已證實,宮內感染是造成先天性缺陷和先天性殘疾的重要原因。
研究發現,許多致病微生物都可引起胎兒的先天性感染,其中以病毒引起的宮內感染為廣泛,危害較為嚴重的是乙肝病毒(因為我國約有1.2億乙肝病毒攜帶者)和巨細胞病毒。
造成宮內感染的原蟲主要是弓形蟲。在我國弓形蟲的感染率約在4%~9%左右。按此估計,我國約有400~900萬人受到弓形蟲的感染。
造成宮內感染的其他微生物還有梅毒螺旋體、淋球菌、衣原體等。衣原體感染的問題,近期已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
宮內感染對胎兒的影響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它與感染時的胎齡,孕婦的免疫狀態、致病微生物的種類及感染的嚴重程度有關。
一般認為妊娠早期的感染較為嚴重,因為這一時期是胎兒器官發育的敏感階段。因此,孕婦在妊娠早期預防感染對保護后代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從總的影響看,宮內感染可導致流產、先天性畸形(含先天性殘疾)、死產等。
但不同的致病微生物感染對胎兒的損傷各有不同特點:皰疹病毒感染以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為主,引起小頭畸形、大腦發育不全等;先天性白內障是風疹病毒感染的典型特征。
柯薩奇病毒感染常引起先天性心臟病,如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等;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的一種后果是新生兒肝炎綜合征。
在孕早期發現宮內感染是預防母嬰傳播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但是這一類感染常常無明顯臨床癥狀而難于診斷。因此,宮內感染的診斷主要是依靠實驗室診斷技術。
目前,國內已有診斷風疹、弓形蟲和巨細胞病毒的試劑出售。一些地區已逐步把宮內感染和篩查做為孕檢的內容,這對預防母嬰傳播性疾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本期嘉賓介紹
女,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新生兒科副主任,兒科學博士學位,兼任山東省醫師協會圍產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兒科學會新生兒學組秘書。主要從事新生兒疾病及小兒呼吸道疾病的診治工作。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山東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