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糖尿病本身的嚴重性,而其中不少糖尿病患者會發現自己不經意間腎也會出現問題。那么,糖尿病腎病是如何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傷腎行為有哪些?本期的健康之路視頻邀請專家朱大龍來為我們講解,一起看看吧。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朱大龍
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98年8月-1999年8月至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醫院內分泌代謝專業進行訪問研究。現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1型糖尿病學組副組長、江蘇省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糖尿病雜志副總編、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等雜志編委,J Bioenergetics and Biomembranes及JDB等雜志審稿人。主要從事2型糖尿病早期個體化診療模式研究、干細胞治療1型糖尿病及腎上腺疾病的臨床診治。主持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包括國家自然基金、973、863分課題、國家十一五支撐計劃項目等,科研經費1000余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獎,在國內外雜志上共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雜志收錄,總影響因子超過100。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有一個漫長的病程
以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為例,初期給10年,由于幾乎沒有癥狀,常被忽視,不很大的“欺騙性”,故稱之為隱匿期。實際上,若檢測尿微量蛋白,常可有所發現。因此對糖尿病人應該定期測定尿中蛋白,這里需強調的是,常規尿蛋白檢查是不能發現的,需測微量蛋白。尿常規能檢出蛋白,此時多已為糖尿病腎病中期,開始可為間歇性,于勞累和病情控制不佳時出現,以后逐漸演變為持續性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是糖尿病腎病的特征,糖尿病腎病終將進入腎功能衰竭期,此期腎臟幾乎已喪失濾過和重吸收功能,體內廢物不能經腎臟排出,“污水”橫溢,尿毒波及諸組織、器官。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并發的腎病病程要短些,這可能與起病時間不易確定有關。
糖尿病腎病重在預防,必要時應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質量
糖尿病腎病一旦形成,治療是困難的,因此要重在早期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應該將尿微量蛋白測定作為長期常規檢查的項目,每1~3月檢測一次,即使尿微量蛋白陰性也應積極預防,以贏得若干年早期診治時間。
當糖尿病腎病發展到腎功能損害較顯著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質量。每日攝入總量由正常人的每公斤標準體重1.2~1.5克降至初期的1.0~1.2克,中、晚期的0.6~0.8克。許多病人以為蛋白從尿中丟失,想通過增加飲食中的蛋白含量來彌補,其實此法非但不能增加血中蛋白含量,反而增加腎臟負擔,加速腎功能衰竭。此點請糖尿病病人牢記。用優質蛋白(動物蛋白)代替植物蛋白是一項有益的方法,此種少而精的舉措,既可減輕腎功能的負擔,又不使體內蛋白過少,是目前較佳的權宜之計。
高血壓加速腎功能衰竭進程
高血壓是加速腎功能衰竭進程的重要因素,應盡早、積極治療。對有高血壓者應加強管理和監測,建議每周測量一次。低鹽有助于血壓的控制,每日攝入量不超過5克。降壓藥物宜選用能擴張腎血管者,有助于改善腎功能。
病人一旦進入終未期腎功能衰竭,只能接受透析或腎移植。至此,不但耗資甚巨,病人也將承受巨大痛苦。因此,一切對腎臟有影響的藥物都應盡量避免之,積極預防泌尿系統感染,妥善保護您的腎功能,使人體的污水處理系統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
糖尿病患者傷腎行為
不良飲食
吃海鮮喝啤酒、吃大量的高蛋白飲食等,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謝廢物,加重腎臟排泄負擔。此外,如果飲食習慣偏咸,會導致血壓升高,腎臟血液不能維持正常流量,從而誘發腎病。如果長時間不喝水,尿量就會減少,尿液中攜帶的廢物和毒素的濃度就會增加,容易引發腎結石、腎積水等。因而一定要清淡飲食,多喝水。
受涼怕冷
很多人喜歡一年四季露著小蠻腰,一點不注意腰部保暖,還有人一到夏天使勁喝冰鎮飲料吃冷飲,這些都會讓腎受涼。過涼的環境刺激會影響腎臟的血液循環,循環不好,就容易膨脹,一些血管就容易破裂,從而尿中有血。腎小球里頭供血也會出現問題,腎小球就會萎縮或者鈣化,蛋白無法代謝,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出現蛋白尿與血尿的腎炎。
長期熬夜
中醫角度來說,熬夜會損傷神經,因而一些網蟲或電腦族喜歡長期熬夜、工作壓力大,愛喝濃茶和咖啡,腎臟很容易出問題。所以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出現一些癥狀如眼睛顏面浮腫、身體乏力、長期貧血、腰痛等,及早就醫檢查。
經常憋尿
尿液在膀胱里時間長了會繁殖細菌,細菌會經輸尿管逆行到腎,導致尿路感染和腎盂腎炎。這類感染一旦反復發作,能引發慢性感染,不易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