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熱,皮膚病也會復發,所以及時預防皮膚病很有必要。濕疹就是其中一種,很多人往往一覺睡醒后,發現自己身上起滿了濕疹,那么濕疹的癥狀有哪些呢?它的治療方法又有哪些呢?今天的健康之路節目邀請了周冬梅專家來為我們講解。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濕疹的癥狀表現
濕疹是什么?急性濕疹發病緊急,而且都是對稱分布的,頭面,四肢及外陰較為常見。病程發展過程中,會按序出現紅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及結痂等各種類型的皮疹,很多時候還可能是有2-3種皮疹一起出現,或者是在某一階段以其中一種皮疹為主。患者常感覺劇烈瘙癢,經常搔抓導致病情加重。
亞急性濕疹癥狀有哪些?這其實就是急性濕疹病情緩解后的階段,以丘疹,鱗屑及結痂為主。慢性濕疹很多都是因為急性及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而來的,患處會變厚,呈暗紅,色素沉著,長時間不愈,皮損會變大,干燥易皸裂,常發作于小腿,手足,肘窩及外陰等處。
嬰兒濕疹也稱為奶癬,容易發生在顏面及皮膚皺褶處,隨著年齡增長會痊愈。滲出型濕疹常出現在肥胖型的嬰兒身上,兩頰會出現紅斑,丘疹及丘皰疹,搔抓后會顯露鮮紅的糜爛面,嚴重時會影響整個臉部,容易繼發感染出現膿皰及淋巴結腫大。
干燥型濕疹集中于瘦弱的嬰兒,常出現頭皮及眉間,潮紅,脫屑及丘疹,有皸裂。陣發性瘙癢會使得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兒童濕疹屬于過敏性皮膚病,兒童外層的表皮角質層薄,血管網很多,水和氯化物豐富,因而易發生濕疹。
內治療法
濕疹的治療目的在于抗炎、止癢。常用的有抗組織胺藥、鎮靜安定劑。對急性期可選用鈣劑、維生素c、硫代硫酸鈉靜脈注射,或用普魯卡因作靜脈封閉。
對用多種療法效果不明顯的急性泛發性濕疹患者可考慮短期使用皮質類固醇,一旦急性癥狀被控制后即應酌情減量撤除,以防長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應。有感染時應考慮加用相應的抗生素。
局部療法
對癥選擇適當的配方和外用藥物應根據皮膚病變的需要和特點,選擇清潔、瘙癢、抗菌、消炎、收斂性和角質促成劑。
急性濕疹
無滲出時可用爐甘石洗劑,滲出多時可用3%硼酸溶液作冷濕敷,當滲液減少后可選用含有皮質類固醇的霜膏和濕敷交替使用。
亞急性濕疹
一般常選用糠餾油、黑豆餾油和含有皮質類固醇的乳劑和糊劑等。為了防止和控制繼發性感染可在前述藥物中加入新霉素等抗生素。
慢性濕疹
常用糠餾油、黑豆餾油、煤焦油和皮質類固醇類軟膏或霜,也可將這類藥物制成硬膏或涂膜劑。此外,對限局肥厚性損害尚可用皮質類固醇作局部皮內注射。每周1次,一般4一6次為一療程。
中醫療法
中醫在治療濕疹的過程中,很多方法,根據不同時期的表現,治療也不同。急性濕疹如濕重,腫脹和滲出,清熱瀉火,涼血祛濕,用龍膽瀉肝湯。亞急性濕疹應健脾利濕,用除濕胃苓湯。慢性濕疹應養血祛風,血燥,用四物消風湯。
針灸療法
常選用的穴位有曲池、足三里、委中、血海;耳針穴位如肺穴、神門、皮質下及內分泌穴等。
天氣的變化、過敏等等各種內外因素都可以引起皮膚濕疹,濕疹不僅給患者帶來外觀上的損害,而且還會瘙癢難耐,引起色素沉著,需要及時治療。
濕疹的治療成為許多濕疹患者關注的問題。治療濕疹重要的要選對治療方法,重要的是要徹底治好,讓濕疹患者遠離皮膚濕疹。
本期嘉賓介紹
周冬梅
女,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科分會銀屑病學組委員,中國性學會性傳播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科分會委員兼秘書,首都醫科大學皮膚性病學系委員。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