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瘤是非常可怕的疾病,對患者的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了解其相關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日常生活中動脈瘤的原因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中央10套健康之路節目陳忠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動脈瘤的原因
1.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瘤的常見原因就是動脈硬化,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等,這類人群應該引起重視。
2.損傷
常由銳性或鈍性損傷所致。
3.感染
結核、細菌性心內膜炎或膿毒血癥時,病菌可侵襲動脈管壁,導致動脈壁薄弱形成感染性動脈瘤。
4.免疫疾病
還有一些免疫疾病也會造成動脈瘤的出現,如多發性大動脈炎、白塞綜合征等,生活中應該適當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
動脈瘤的癥狀
1、腫塊
搏動性腫塊是動脈瘤常見的癥狀。腫塊可呈圓形或梭形。
2、疼痛
一般僅感局部輕度脹痛,但當動脈瘤逐漸增大,壓迫周圍神經或壓迫侵蝕骨質時,則可引起局部疼痛或呈放射性痛。
如動脈瘤伴有感染時,疼痛加重。如動脈瘤壁內夾層血腫形成或動脈瘤趨于破裂時,疼痛則驟然加劇呈撕裂樣。
3、循環障礙
動脈瘤會造成腔內的附壁血栓,可使管腔狹窄,從而導致遠段血流減少,當血栓或粥樣斑塊脫落的時候就會造成動脈栓塞或繼發血栓出現循環障礙。
如腦組織缺血可有暫時性昏厥、耳鳴、視力障礙,甚至昏迷和偏癱;內臟缺血可出現腹痛及便血;下肢缺血可有肢端麻木、發涼,肢體間歇性跛行或靜息痛等。
4、局部壓迫癥狀
動脈瘤逐漸增大時,可壓迫鄰近組織和器官。如鎖骨下動脈瘤可壓迫臂叢神經產生上肢麻木,無力,感覺異常或輕癱。頸總動脈根部動脈瘤可壓迫頸交感神經節,出現Horner征。
胸主動脈瘤可壓迫食管、氣管等引起吞咽困難、呼吸窘迫。腹主動脈瘤有時可壓迫膽總管引起黃疸。
5、出血
少數病例中,動脈瘤并發破裂出血是初的癥狀。胸、腹主動脈瘤突然破裂引起大量出血,常致命。如胸主動脈瘤破入氣管可引起大量咯血、窒息;破入食管可出現大量嘔血。
腹主動脈瘤破入十二指腸,則出現上消化道出血。頸動脈瘤出血,常可引起腦缺血癥狀。四肢動脈瘤出血,可產生肢體急性腫脹和遠側缺血現象。
此外,多數患胸、腹腔內動脈瘤的病人,自覺可無任何癥狀,而在全身檢查時包括B型超聲波或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CT時才被發現。
本期嘉賓介紹
陳忠
男,中共黨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教授。
1984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同年被分配到北京安貞醫院工作。現已從事血管外科專業近三十年。先后從師于我國血管外科專家汪忠鎬院士和吳慶華教授。有深厚的血管外科臨床基礎和實踐經驗。1998年曾赴當時國際一流的德國杜依斯堡圣約翰醫院及紐倫堡公立醫院血管外科進修學習并進行學術交流。
熟練掌握各種血管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介入治療及手術治療。擅長胸、腹主動脈瘤、主動脈B型夾層、頸動脈瘤、頸動脈體瘤及各種周圍動脈瘤的手術及血管腔內治療;各種類型大動脈炎特別是頭臂動脈型、腎動脈型、主動脈型和混合型大動脈炎的血管腔內和手術治療;布—加氏綜合征的血管腔內和手術治療等;各種動脈硬化閉塞癥(如:腹主動脈、髂動脈、股動脈、腘動脈、頸動脈、鎖骨下動脈、腋動脈、腎動脈等各部位的狹窄和閉塞)的血管腔內和手術治療;并在血管腔內技術和手術相結合治療動脈閉塞性疾病方面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盡量用小的創傷達到好的治療效果,臨床應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和贊譽。
從事首都醫科大學醫學系和預防醫學系臨床教學工作十余年,并多次獲得“優秀教師”和“三育人標兵”稱號,培養全國各地進修醫師數百名,包括來自美國、泰國、朝鮮等國留學生二十余名。
病雜志特邀編委、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通訊編委、中華心血管病雜志通訊編委,兼任北京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醫療衛生專家庫成員、北京市西城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醫療鑒定專家、北京市西城區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