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是非常多見的骨骼方面的疾病,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生活中我們要積極地預防,才有利健康。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骨關節炎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健康之路視頻節目楊渝平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預防骨關節炎
一、保持適當的體重
我們出現了骨關節炎和骨骼的過度磨損有一定的關系,所以我們生活中一定要控制好我們的體重,才有利骨骼健康。
過重的體重會加重關節軟骨上的壓力及磨損。適當減輕體重能夠有效減少關節軟骨的損傷和破壞。
二、避免關節過度運動
中老年人盡量不做損傷關節的運動,如長跑、爬山、跳舞、對抗相對激烈的球類運動等。
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我們都要做到勞逸結合,如果一味地勞累,不僅對精神面貌有影響還會對骨骼造成危害。
因為這些運動會使關節,特別是膝、髖、踝關節劇烈摩擦,導致關節損傷。
三、平日需要加強肌肉力量的鍛煉
通過增加肌肉力量,維持關節,特別是膝關節的受力。肌肉鍛煉應在下肢不持重的情況下進行,這樣不會給關節增加負擔。
四、中老年人可以使用拐杖輔助行走
中老年人使用拐杖可以明顯減輕膝關節上的壓力,達到穩定關節,減少損傷,減輕疼痛的目的。
五、游泳是首選運動
游泳的好處是非常多的,我們生活中可以經常游泳,不僅能達到減肥塑身的目的而且能有效保護我們的骨骼健康。
在骨關節炎的預防措施中,骨科醫生提倡將游泳作為強身健體的主要方式。因為游泳時人的心、肺等重要臟器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
游泳時,人體處于平臥或仰臥狀態,主要的持重關節,如膝、髖、踝關節等的壓力很小,不足以造成關節損傷。
六、適量運動補充軟骨營養
適當加強體育鍛煉,是打下健康關節的基礎。關節如果長期不動,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進而早期退化。
反之,過度運動會造成關節的過度負荷,導致關節軟骨損傷。特別是有骨關節病的人,如果再進行不適當的運動,會加重病情的發展。
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疼痛及不適癥狀就能得到改善甚至消失。
已患骨關節炎的患者,在炎癥發作期間,應少動多靜,待炎癥消退后,可進行適當運動。但要避免過多的蹲起、爬山等,這些活動會增加關節負荷,加劇關節的磨損。
應選擇對關節沖擊小的柔和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健身操等有利關節的康復運動。
本期嘉賓介
楊渝平
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師從于運動醫學專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敖英芳教授。
擅長
跟腱相關疾病,肩關節脫位、肩袖撕裂、網球肘微創治療,半月板損傷,前交叉韌帶損傷。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