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許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患上一些疾病,但是我們患上了疾病就要積極地進行治療,這樣才能夠盡早康復。那么日常生活中尿失禁的危害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健康之路欄目盧丹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女性尿失禁的危害
其危害主要表現在
1、患有有尿失禁的女性,日常生活中是非常痛苦的,經常會出現漏尿的現象,比較容易發生尿路感染,嚴重影響健康。
2、女性尿失禁患者因為不能控制尿液的排出時間,就怕無意尿濕了褲子十分狼狽,一些婦女采用護墊的辦法來吸尿。
3、由于長期的漏尿會使內褲有一種洗不去的非常難聞氣味,患者常因此不愿出門,不愿參加聚會活動等。
4、尿失禁也會喪失一些生活的樂趣,不敢看一些幽默、滑稽、搞笑的電視節目,甚至都害怕自己打噴嚏和咳嗽。
5、患者往往在出門前都要去上廁所,出門在外常常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廁所,不敢在外面多待,不敢外出坐公共汽車。尿失禁危害甚大,患者應該盡早到尿失禁專科進行診斷醫治。
尿失禁的治療
1.保守治療
(1)雌激素替代療法
世界各國專家都積極主張應用雌激素替代療法補充更年期婦女體內雌激素不足,以防治老年性陰道炎、壓力性尿失禁、冠心病、骨質疏松癥等。
有些已絕經的老年女性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初期,會出現少量“月經”現象,這屬正常現象,仍可繼續應用,稍后會逐漸消失。
往往由于一些個體的差異,會對對雌激素敏感性不同,所以要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進行相關的治療,才更有利艱健康。
既往患過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的人則不宜使用或慎用。除此之外,尿道黏膜皺襞變平或消失后,防御致病微生物上行感染的免疫力隨之下降。
因此,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并發尿路感染率極高,雌激素替代療法和抗感染應同時進行,才可在短期內獲得滿意療效。
(2)運動療法
有學者統計分析,約有70%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通過加強盆底肌張力的鍛煉而使癥狀得到減輕或獲得糾正。其方法為:每日進行45—100次緊縮肛門及陰道運動,每次5秒。
平躺在床上,每天至少進行仰臥起坐運動2次;平臥在床上進行快捷而有規律的伸縮雙腿運動,每日3次;提倡蹲式排便,蹲式排便有益于盆底肌張力的維持或提高。
(3)中醫針灸療法
針刺中極、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也可提升盆底肌的張力,從而改善膀胱功能。
2.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適于輕度尿失禁患者,對于中、重度的患者,必須采取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方法一般采取陰道前壁修補,遠期療效差,且僅限于輕度尿失禁患者。國外有學者采用無張力“尿道懸吊術”、“膀胱頸懸吊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取得良好效果。
其方法是使用生物相容性很好的懸吊帶,通過微創手術進行膀胱頸懸吊。手術后,患者體內的纖維組織會逐漸長入聚丙烯網帶內,故能有效長久保持尿道支撐,有人把這種吊帶稱為“柔性支架”。
本期嘉賓介紹
盧丹
女,主任醫師,教授,婦科主任。1984年首都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從事婦產科工作至今。自上世紀90年代帶領婦科團隊開展婦科腔鏡手術近20年,為婦產醫院的婦科腔鏡技術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并獲得北京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稱號。2003年赴法國訪問、學習。近年又帶領婦科開展盆底重建、張力性尿失禁等新技術。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女性不孕癥、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等微創治療方面進行系統研究。熟練處理婦科常見病、疑難重癥,熟練掌握各種婦科手術操作技術,尤其擅長腹腔鏡下復雜子宮肌瘤剔除、深部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切除、不孕癥輸卵管整形、宮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宮腔粘連分離等四級婦科腔鏡手術及復雜的生殖道損傷的修復、畸形矯治,盆底重建及保留生育功能的盆底修復手術,壓力性尿失禁的手術治療等。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