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同樣的,中藥學在中國的系列文化中也占有著一席地位。事實上,在現代醫療發達的今日,仍然會有很多人利用中藥的優越性來調理身心,從而讓自己及家人走在健康之路上。今天,不妨讓我們更多的了解如何利用中藥來治病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人都有味覺,中藥也有味覺,下面就讓中醫教你無誒怎樣來治病,一起來看看吧。
辛味藥
這種類型的藥氣辛香而不烈,微溫而不燥,含有各種各樣可以揮發的精油。例如,表藥(麻黃、薄荷等)可以起到抗炎殺菌、鎮痛、緩解感冒各種不適等作用;理氣藥(木香、香附、乳香等)則讓你的腸胃變得更加舒適,健脾開胃,還可治療瘀傷等等。
甘味藥
此類藥的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糖、維生素等,可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如人參、黃芪、當歸、熟地等藥物能補益氣血;天冬、麥冬、黃精等藥物能滋陰潤燥。治療中氣不足、疲勞等癥時可用黨參、大棗與糯米煮粥服用。
酸味藥
此類藥含有鞣質和有機酸,能收斂正氣和津液。如五味子、烏梅、白芍等藥物能收斂耗傷之氣,治療出汗過多、腹瀉、尿頻等癥時可用五味子、烏梅煎湯服;山萸肉、赤石脂、芡實、金櫻子等藥物具有澀精、澀腸的作用,治療遺精時可用五味子、牡蠣做丸藥服。
苦味藥
這類藥可以降濕瀉火。例如,黃連、厚樸等能讓你體內的濕氣大大減少;苦杏仁可以緩解咳嗽等引起的肝火旺;山梔去熱,降心火;大黃能讓你的腸道少去廢物堆積。
咸味藥
此類藥中含碘和無機鹽,能軟堅化積。如牡蠣、昆布、海藻能治療瘰疬、癭瘤、腹中包塊等癥。治療瘰疬、淋巴結腫大、結核等疾病時可用海藻、昆布、芒硝煎湯服。
中醫的治病理念
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臨床治病必須從整體觀念出發,不但要重視局部,而且更要重視全局。
在運用方法上,可以選擇通過局部的治療方法從而帶動全身的康復,也可以反過來,治療全身從而讓局部身體慢慢受到影響。中醫治則主要的內容可以從下文得知:
(一)調整陰陽
《內經》說:“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調整陰陽從廣義來說適用于治療一切疾病。
在具體運用上則有“盛則瀉其有余、虛則補其不足”兩個方面:
“盛則瀉其有余”,主要適用于因邪氣實引起人體的陰陽偏勝。如陰邪盛,可出現“陰盛則寒”的寒證,其治則應是“寒則熱之”,“治寒以熱”,此時宜用溫熱性的陽藥,來糾正陰之偏勝。反之,陽邪盛,可出現“陽盛則熱"的熱證,其治則應是”熱則寒之“,”治熱以寒“,此時宜用陰藥糾正其陽之偏勝。
“虛則補其不足”,主要適用予因正氣虛引起人體的陰陽偏衰。如陰虛陽盛,常是由于機體的陰分不足,引起虛火上炎而致的虛熱證,治則應是滋陰清熱,常用六昧地黃丸之類。
陽虛陰盛,常是由于機體陽氣不足,引起陰寒過盛而致的虛寒證,治則應是益陽消陰,常用金匱腎氣丸之類。中醫常把前者叫作“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后者叫作“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二)間接補瀉
間接補瀉就是把五行生克關系具體運用到臨床的治療法則,而“虛則補其母,實_則瀉其子”就是這一法則的體現。
“虛則補其母”,即當某臟(子臟)虛弱時,除可以直接補益本臟外,還可間接補其“母臟”以治“子臟”之虛,有“母健子強”之意。
如培土生金,滋水涵木,補火生土,益金生水,培木生火等,均屬“虛則補其母”的范圍。臨床上,肺結核病人咳嗽胸痛、氣短、食欲不振、體瘦、用培土生金(健脾益肺)法治之,往往獲效。
“實則瀉其子”,即當某臟(母臟)出現實證時,除可直接瀉其本臟外,還可以間接瀉其“子臟”,來減輕“母臟”的負擔,有“母病子分擔”之意。
如瀉心火以平肝木,瀉脾土以除心火,瀉肺金以燥脾土,瀉腎水以宣肺金,瀉肝火以壯腎水等均屬“實則瀉其子”的范圍。
臨床上,肝郁化火的實證,面紅目赤、頭痛眩暈、急躁易怒、口苦、脈弦;按五行生克關系,母病可以及子,又可出現心煩不寐等心火亢盛的證候。因此,在治療上,除直接瀉肝火外,還可瀉心火,減輕“母臟”負擔,這種治療叫瀉心火以平肝木。
(三)表里互治(贓腑互治)
臟與腑相表里,互相依存,互相影響。臟病可以影響腑,腑病也可以影響臟,故臟病可以從腑治,腑病也可以從臟治,臟腑同病,也可以臟腑同治。
如里熱證引起大便秘結致肺氣壅塞時,可見胸悶、咳嗽、呼吸困難等癥,此時單治肺效果不佳,可根據肺與大腸相表里的關系,采取表里互治法,用涼膈散瀉大腸之熱而清宣肺氣。
又如心移熱于小腸,口舌生瘡、小便短赤澀痛,可根據心與小腸相表里的關系,用導赤散清心火而瀉小腸之熱,效果很好。
(四)從五臟治五官、五體
從五臟治五官、五體,是從臟腑所主及“開竅”的關系而治療的原則。五官、五體有病可以從五臟治療。
如眼病,可從肝治,實證用清肝的方藥,虛證用補肝方藥;口舌生瘡可以從心治,用清心火的方藥;味覺失常,納差可以從脾治,用補益中氣的方藥,鼻塞可以從肺治,用疏風宣肺方藥;老年人的耳聾耳鳴可以從腎治,用補腎方藥等。
至于五體病的治療,亦可從臟治,如肝主筋,筋脈拘急可以從肝治;心主血脈,血脈病可從心治,脾主肌肉,肌肉消瘦可用健牌的方法來治療;肺主皮毛,皮毛不固,易患外感,可從肺治;腎主骨,腰疫腿軟,筋骨無力,可用補腎的方法來治療。
本期嘉賓介紹
女,1960年7月21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F任中華講師網特聘講師,2010年6月29日賀娟在北京為某網絡公司主講《飲食與[1]養生》!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經學分會秘書長,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養生堂欄目特邀專家。師從精神病醫學專家王洪圖教授,從事《黃帝內經》教學、科研、臨床研究20年,主編、副主編相關著作10部,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近30篇,著有《黃帝內經養生堂》,對《黃帝內經》養生思想有深入研究。并善于應用《內經》理論指導臨床,擅長對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婦科疾病、精神類疾病的治療。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