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油吃多了有什么壞處
1.熱量太大,容易胖。
2. 形成脂肪肝。
3. 血液脂肪含量太高,不健康。
人們油脂攝入多了,運動少了,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不良生活方式疾病也就找上門來了。油脂是維持人身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素,一克油脂產熱量9千卡。但是專家告誡,油不可多吃。
我國居民油脂攝入量遠遠超標,這是導致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現在‘慢性病’已表現出低齡化的現象,因此亟須對國民膳食進行干預。
現今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經常外出就餐,偏愛選擇中西式快餐等速食和煎炸類食物。油重的食物吃起來固然很香,但只飽了口福,對人的身體健康來說沒有好處。煎、炸、炒的烹調方式用油量多,烹炸時油溫越高,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氧化越快,一些脂溶性維生素被破壞后,造成營養成分流失。
很多人都覺得燒菜少放油口味就不太好,怎樣做到既少吃油又能嘗到美味呢?
燉骨頭、燉菜都不需要放油,有些菜本身不吸油,油放多了也是浪費。燉煮涼拌的菜品可以澆點花生油和芝麻油,既好吃又健康。
燉骨頭、燉肉后可將漂浮在上面的一層油刮下來,用刮下來的油再煮其他菜,既不浪費又能給其他菜提味。
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專家提示大家多吃燉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因為燉出來的食物其營養成分沒有遭到破壞。
本期嘉賓介紹
女,1964年7月24日出生,漢族,河南人,博士,副研,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營養生化研究室主任。
2000年至今擔任中國營養學會常委理事;2004年至今任《World Review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顧問委員;2007年至今任《營養學報》編委。主要研究方向是運動、營養與慢性病;1993年至1996年,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博士畢業;1996年至1998年,在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做博士后;1999年至2000年,在香港中文大學運動科學和體育研究中心任助研;1999年至今,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任副研究員;2002年至今,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運動營養生化研究室任主任;2002年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已培養博士生1名,碩士生2名。
食用油的合理食用不僅體現在量上,還體現在如何選擇食用油種類上。我國不少居民在烹調的時候長期使用同一種類的食用油,這樣脂肪酸搭配不合理,容易造成血脂升高。
從營養平衡角度出發,選用食用油時不妨經常輪換著吃。
長期高脂肪的飲食方式轉換成低脂肪飲食,要有個適應過程,應逐漸減少脂肪的攝入。
少吃一口油,少吃一點鹽,增強運動,就可以使身體更加健康。
高溫油:“富貴病”元兇
高血脂、肥胖人群不斷增多,使得現代人談脂肪色變。其實優質脂肪是人體必須補充的。很多富貴病并不是因為吃油多造成的,而是與長期食用不健康的油或者是用油方法不正確有著密切關系。
典型問題
高溫可使健康油變質
目前,主要問題是爆炒、煎炸等烹調方式造成的危害。富含必需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對人體健康有利,而高溫不但會破壞必需脂肪酸中的omega-3,而且會造成脂肪的不易分解,很難從體內排出,便堆積在體內。這些不易分解的脂肪就是肥胖、脂肪肝、中風、心臟病、血液黏稠等疾病的元兇。另外,不要吃高溫處理過的油,油脂不要長時間存放,同時避光保存,以盡可能減少氧化。
專家觀點
不飽和脂肪酸增強體質
脂肪是人體重要組成部分,好的脂肪,也就是含有omega-3必需脂肪酸的不飽和脂肪對增強人體免疫力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含有必需脂肪酸的不飽和脂肪對增強人體免疫力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這種人體必需脂肪酸還能夠幫助強韌細胞膜,使其充滿彈性,保持良好的流動性,能夠容易讓營養進入細胞內部,從而很好地吸收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