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關于太極拳的起源與創始人,眾說紛紜,大致有唐朝許宣平,宋朝張三峰,明朝張三豐,清朝陳王廷和王宗岳等幾種不同的說法。
雖張三豐和王宗岳各著有 《太極拳論》,但現在多數拳家亦以現傳各式太極拳俊源出陳式太極拳,而持 陳王廷創拳之說。
總的來說,太極拳的來源是綜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別是吸取了戚繼光的三十二勢長拳,并結合了古代導引、吐納氣功之術和中醫經絡學說,以及古代樸素辯證唯物主義的陰陽五行學說,以道教、太極八卦等理論為太極拳的哲學基礎,使太極拳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哲學思想。
首先表現在太極拳始終處于運動之中,動作銜接緊密,勁斷意不斷,勢斷意相連,拳勢如春蠶吐絲綿綿不斷,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
同時,太極拳運動也 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在太極拳中存在著剛柔、虛實、動靜、快慢、開合、曲伸等諸對既對立統一,又可相互轉化的矛盾。
太極拳以“棚、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本方法。
在運動中,要求靜心用意,以意識引導動作,動作與呼吸緊密配合,呼吸要平穩,深勻自然,動作要中正安舒,柔和緩慢,身體保持疏松自然,不偏不倚,動作綿綿不斷,輕柔自然,動作弧形,園活不滯,同時以腰為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動作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動作之間銜接和順, 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動作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完整。
在推手中,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擊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
尤其講究“聽勁”,通過身體觸覺,來判斷對方力量的大小、方向、部位,并及時做出反應,如對方剛力來打,我則以柔化之,“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隨人而動,隨機應變。
本期嘉賓介紹
陳式太極拳第十九代傳人,八極拳第十代傳人,混元太極第二代傳人。北京“太極禪舍”總負責人,北京志強武館總教練,混元太極協會名譽副主席。
蘆春自幼練習傳統武術。先后師于中國散打創史人梅惠志,八極拳第九代傳人張旭初先生,陳式太極十八代傳人馮志強先生。
精習中華傳統文化,領悟并體證儒、釋、道思想精髓。在中醫、養生、傳統武學等方面的傳承與研究均造詣深厚。
曾代表中國多次赴美國、俄羅斯、印尼、法國、香港、新加坡等國交流武學精要,弘揚中華傳統太極養生文化。在國內外多年積極推廣太極養生運動,并先后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知名學府講授中華傳統養生文化。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